按月彙整:九月 2013

回歸聖言─翱翔於聖言之陶鎔鼓鑄中


C070171 回歸聖言之陶造

文:蕭金蘭 - 助理執行編輯

夏天是季節性社會族群—出行族、暑工族、暑教族—出現的季節,更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外漂族回歸的季節。每於炎炎盛夏參加各屆港九研經大會,是赴一場回歸—回歸聖言—之嘉會,亦是一場以聖言為本的盛筵。楊錫鏘牧師著作「回歸聖言」系列第二冊《回歸—聖言之陶造》,正是以聖言為文本的書寫和詮釋之續作。

有別於希臘式教學法或門徒訓練,即著眼於理性學術邏輯思考,楊牧師以身教言教踐履希伯來式教學法或門徒訓練,其言行以聖言為師為範為鏡為鑒。而面向E世代,楊牧師在不斷經歷天父和祂聖言的塑造中,領悟到神給予他的召命有四重的意義和方向,分別基於聖經本身四個不同的特性:研「經」(Exegesis)、解「話」(Exposition)、行「道」(Execution)、得「力」(Expectation)。這四個「E」亦刻畫他三分一世紀以來教導聖經的心路歷程。(頁8-9)

面向二十一世紀,我們的生命困境與以斯拉、尼希米時代無異:要重建城牆、民生、公義、靈性。以斯拉和尼希米從過去慘痛的歷史教訓中學習了優先秩序:先靈性(軟件),後聖殿、聖城、國防(硬件)的重建工程。面對現今時代的「贗、虛、假、偽」等罪惡和弊病而要進行重建的問題,我們可從書中找到出路:神的兒女需要「尋回律法,重建軟件—恢復獻祭、守節日、認罪悔改、修補關係—亦即重拾立約者的身份,重新認定我們與神所立的約,這約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重新活出真我。」(頁25)

Image00023

回歸聖言中重認定約和重拾神的兒女的身份之際,我們才能活出神所造人應有的真貌。以色列人回歸後,是靠自己的方法去建立家園,這卻致使他們更遠離他們真正的家園。「我們又如何?我們很容易倚靠了自己的小聰明,在事奉上迎合別人的口味,追隨一些受歡迎的潮流,甚至譁眾取寵,賣弄技巧,而不是用一個真我來事奉,又或不是運用神真正召喚我們去使用的方法、資源。聖經強調以色列人與神立約,在地上成為祂的見證,他們的人生有一個超越的目的、一個超越的喚召」,就是「重新活出真正屬於你的那人。」(頁26)

惟有歸回神家中的兒女才能悠然自適地獻呈事奉,我們要回到那位創造我們的神那裡,重拾與神的關係,才能肯定我們的名字、定義和定位。「倘若我們一味想著滿足自己的需要,要在事奉上證明自己的能力,在這種心理狀況下,我們並不是被呼召,而是被驅策—我們仍渴求別人的稱讚,渴求掌聲;我們渴望佔據舞台的中央,在鎂光燈下受人景仰。只有回家,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頁27-28)

在聖言中,我們可以走向在事奉中得真正安息的應許之路:「耶穌呼籲門徒先『到我這裡來』,從祂那裡得享安息,然後才承擔大使命。今日許多時候我們沒有了『到我(耶穌)這裡來』,缺少了這個『來』,作門徒便會成為一件苦差」。(頁104)「猶太教篤信舊約聖經,守盡十誡,嚴守大大小小的規條,千方百計滿足律法的要求,甚至矯枉過正,令自己的擔子沉重不堪。對他們來說,做一個義人是相當辛苦的事。耶穌卻告訴門徒:只要你來負我的軛,你便能輕易做到其他人所做不到的。」(頁108)

來,回歸聖言,謙卑地來到耶穌那裡,祂必使我們的軛變得輕省,我們就能得蒙釋放,不再為罪惡、重擔、軟弱所困,能活在真正的安息之中,得享神各樣豐碩的預備。誠邀您一起展開這趟回歸聖言的深度遊,在聖言的陶鎔鼓鑄中昂然高度翱翔。

【PDF詳細版本】:181期《證主心》(共2.44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

由團友到組織聖地行


mnnZmG8

訪問:梁淑儀(拓展主任)
受訪者:Mark Ng

 
當與Mark見面時,他健談的性情及活力充沛的體魄,讓我感受這位69歲的退休小學體育科老師、校長,仍然努力地發掘生命中的精彩,並且渴望與自己的親人、弟兄姊妹、朋友、學生等分享。他著我稱呼他為「老麥」,令這次傾談增添多一份親切感!

 
【踏足聖地‧深刻觸動】
老麥曾6次到聖地考察,回想第一次遊歷,是在2004年7月(他的生日月份)。當時,他與太太同行,聖地之旅讓他們有很深刻的體會。他說道:「當親身踏遍昔日耶穌腳蹤之處,聖經陳述的時間、人物和地點,好像突然立體起來。走過苦路時特別受觸動,跟太太深深體會耶穌為我們背十架,那份上帝毫無保留的愛。還有,與團友十多天的共處,令我親嚐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美好!」

 
【聖地考察‧祝福他人】
遊歷過後,老麥反覆思考,聖地考察猶如屬靈培訓般,能使靈命更新。他渴望不單自己的生命被造就,而是有更多人親身前往聖地考察,藉踏遍耶穌的足跡,經歷不一樣的所思所想所感的體驗。另一方面,觀察當地人民的堅毅生活,讓他更多明白以色列與其他族群的情況,更懂得為他們禱告守望。

CCL HL200808 (267)

【啟動起行‧結連伙伴】
老麥沒有停留在思想層面,他坐言起行。2007年,他透過一位朋友的口碑推介,開始接觸「證主」。2月,透過與同工的交談,他發現「聖地事工」的宗旨跟他視聖地考察為培訓的理念一致,於是成為了我們的伙伴。他認同「證主」舉辦聖地考察的安排:不是單純的遊歷,而是有隨團講師在重要景點分享信息,又配以經文靈修、詩歌頌讚、聖餐崇拜等,十多天的考察猶如培靈營會。

  

跟著,老麥在澳洲開始推介聖地行,組織團友。同年12月,老麥帶著14位來自澳洲的團友,加入「證主」的聖誕聖地考察團,與其餘70多位團友,一同前往聖地。而在今年5月份的聖地之旅,澳洲方面亦有10名團友參加。數一數,這些年來,老麥已推介超過100位澳洲團友參與聖地考察團。

  

【與神許諾‧隨團出發】
或許你會好奇,老麥在澳洲組織、代辦手續及主講行前簡介會便成了,為何他這幾年仍自費隨團陪伴?他嚴肅地回答:「這是我跟神的許諾!」他細訴著:「若能成功組織當地團友,而自己的身體情況許可,他渴望每年一次前往聖地,一是服侍澳洲團友(聖地團出發前後在港的安排及聖地團期間的照顧),二是反思自己的靈命。」其實,老麥的照顧,不只澳洲團友受惠,連其他團友也是他服侍的對象。在2012年,他被團友稱為「廁所長」,可見他的服侍是何等細緻。還有,他的樂觀健談,每每使旅遊車上充滿歡笑聲!
  
  

在傾談末段,老麥形容現在的自己是「孤而不獨、退而不休、殘(頸部)而不廢、鍥而不捨」;他的堅毅,讓他喜迎每個挑戰,在澳洲組織一團又一團的聖地考察。他對聖地培訓的熱情,祝福了許多人的生命。「證主」十分欣喜有老麥成為我們駐澳的聖地考察推廣伙伴,身處香港的你,不用透過老麥,也可得知聖地考察團詳情,請瀏覽本會網頁www.ccl.org.hk或致電2748-2133與柴太聯絡。

  

說不定,你會在下一團,與老麥相遇!

  

【PDF詳細版本】:181期《證主心》(共2.44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

中國教會的「寶」


P1030408

文:呂慶雄 - 副總幹事(拓展及培訓)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中國大陸教會上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沒有老牧者的忠心榜樣與信仰原則的堅持,今日教會的質與量可能不一樣。
  

2013年8月3日廣州大馬站的林獻羔牧師息勞歸主,除了懷念他(詳情可參看http://cclchina.wordpress.com/2013/08/16/samuellamb/
),也讓我想到過去曾接觸不少忠心主僕,他們曾經給我不少鼓勵。每當在事奉上遇到難阻時的,想起他們的話、他們的堅持、他們的生平讓我看到甚麼才是事奉。  

  

新疆的陳牧師,我最後跟他見面是2008年。九十多歲的老牧者,身體雖然不太好,但每次聚會定必準時坐在前排,聽罷後輩的講道,有鼓勵,也有指正。他沒有接受過正規神學訓練,是自學成長的一代。他留下其中一個榜樣,是好學不倦,我從他身上看到,停止學習便停止成長。而且,他與另一位接近年紀的老牧者同工半世紀,從不爭執,從未分裂!彼此謙卑順服,樂意按恩賜配搭。  

  

2dQN9o3

約十年前我有幸認識馬馬可牧師,他是上世紀40年代「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運動的推動者。他看到異象,又鼓勵年輕同工獻身前往西北,他卻在背後為這些前線同工張羅所需資源。後來因為內戰他無法成行,晚年居於重慶。我探訪他時他已患上腦退化,近的記不了,遠的忘不了,還在唱當日由他創作,推動西北地區宣教的「遍傳福音團」團歌。他讓我看到甚麼叫忠於使命。  

  

雲南的朱姊妹,八十多歲來到一個屬於國有企業的單位開荒佈道。我認識她時,她103歲,建立教會已25年。雖不能像以往般講道探訪,但每日早上定時到教會為教會發展及弟兄姊妹需要禱告,以行動教導我們以雙膝(禱告)來服侍。  

  

還有貴州的唐牧師,他一生在山區小鎮培育門徒。年輕時跟隨宣教士學醫,改革開放後自設診所,把收入全數資助專為少數民族教會開辦的聖經學校。除了自己教導學生外,還派他們到不同地方受訓。這些年輕同工出去大城市學習,卻沒有留戀大城市的舒適,甘願回到這近乎與外界隔絕的山區服侍,把培育門徒的責任一代傳一代。唐牧師所留下的遺產,不是金銀樓房,而是為天國培育精兵的使命。  

  

P1030391

居於蘇州的黃長老,他來自台灣,退休後定居於蘇州附近的小鎮,終其一生都關心教會發展及後輩的成長。還記得當年探望他時,他介紹我認識不同的年輕同工,他以稱讚來作介紹同工的方式。不同年齡及背景的同工對黃長老都讚口不絕;稱讚他忠心事主的榜樣,寬容的個性,及按教會需要引入資源。  

  

還有一些仍居於冰天雪地的、窮鄉僻壤的、沙漠邊沿的老牧者,年過九旬仍心繫天國使命,天天為中國教會,甚至普世福音工作禱告。他們心裡只有:「願祢的國降臨」。因著這些見證人,今日我在事奉上遇到的難處,算不上是挫敗,更不配稱為困境,只能說是少少的障礙,大大的祝福。  

  

【PDF詳細版本】:181期《證主心》(共2.44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

甘苦人生


C070168 迎向甘苦的服侍

文:馮徐雪文 - 高級編輯

本年8月12日,費蘭度博士(Dr Ajith Fernando)在《迎向甘苦的服侍》作者交流會上,講述信徒怎樣才能真正經驗到從神而來的喜樂,並以這喜樂為力量,靠著神克勝事奉過程中的苦難與哀嘆。

 

當日,近70位教牧及事奉者,齊集在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三樓禮堂,參加這個由「證主」主辦、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協辦的聚會,一起反思服侍的甘苦。

 
【苦樂並存的服侍】OLYMPUS DIGITAL CAMERA

尼希米記八章10節說:「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費蘭度博士以這節經文提醒所有事奉者:我們一旦失去喜樂,就失去事奉的力量。但他過去多年來服侍教牧及事奉者,卻發現很多忠心侍主的人並沒有喜樂。他們對教會或服侍對象感到失望,難有喜樂。這本書,就是他與這些受傷的事奉者緊密同行的成果,希望讀者能有神所賜的喜樂,得著力量去面對苦難和哀嘆。

那麼,為何有些基督徒難有喜樂呢?費蘭度博士指出,這是因為他們不能接受自己是被神所愛、蒙神喜悅的這個事實。詩篇一四七篇11節說:「耶和華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西番雅書三17說:「耶和華……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這樣,基督徒還能不因神而喜樂嗎?

此外,費蘭度博士謂根據聖經,喜樂與痛苦是可以並存的;他在聖經中找到18處地方,同時提到苦難與喜樂,它們是基督教兩個基本的概念。他引述了當代基督教輔導學之父保羅.杜尼耶(Paul Tournier)的話。杜尼耶曾說,自己經歷了喪失父母之痛,其後又喪妻,他自己卻是個快樂的人!這是因為神使他喜樂。

 

 

【從哀嘆到得釋放】Image00032
基督徒固然會有喜樂,但是我們正活在「已然未然」(now and not yet)的世代,切望基督再來。在這等候期裡,「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羅八22),仍難免有痛苦嘆息,其中包括事奉之苦。然而,撒但的影響力是有限的,神至終必得勝。費蘭度博士表示這種末世觀及苦難神學,有助信徒面對苦難,影響他們表達哀嘆的態度。

他說在這末世的日子,事奉者雖然感受到撒但的邪惡勢力,有受苦的時刻,但他們可以去到神面前表達哀傷之情,自己就得以軟化下來,能接受神的安慰和醫治。例如聖經也記載約瑟在異地聽到兄弟的對話,就哭了。費蘭度博士又提到自己當年在外地講道時,突然驚聞太太得了癌症的噩訊,但自己尚有四天才能回國。當晚,他感到很痛苦,就哭了。向神表達哀傷之情,才能從神得著安慰。

那麼,事奉者若在事奉過程中受到別人的傷害,又可以如何回應呢?他引述保羅所說:「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順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腓一29)蒙恩(granted)的希臘文charizomai,意思是「慷慨施予」。信徒既是蒙神恩惠的人,就有能力向人慷慨施恩,從神得著力量去寬恕傷害自己的人。

基督徒的人生大有喜樂,常經憂患,甘苦相連,是如此弔詭,也是如此真實。

 

【PDF詳細版本】:181期《證主心》(共2.44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

靈裡經驗傳承


mE2mQMu文:鄧兆柏 - 總幹事

  

  
香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承接內地大量到港移民家庭,落地生根。七十年代,第二代開始成長,本土經濟起飛,華人教會亦從宣教士手上接過棒子,第一代的華人牧者,至今近五十年,亦已再次交棒接棒了。內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政治運動,教會被關閉,到八十年代重開,至今已三十多年了。教會重開後的牧者,幾乎都是五十年代教會關閉時剛出道的年青牧者,至今亦大多八十多歲了。近十年內地交棒接棒情況比香港更活躍,情況亦叫人欣喜。

  

  
「領袖的傳承」是培育新一代得心得力的領袖六個要訣當中很重要的一環。凝聚屬靈前輩的經驗、教導和洞見,對傳承或培育新一代領袖至為重要寶貴。

  

  
「證主」在出版和培訓上,亦實踐「以前輩的生命影響後輩的生命」,出版多種屬靈參考書,記載屬靈前輩的經驗和教導。早年出版孫德生(Oswald Sanders)的「屬靈領袖系列」、麥希真牧師的「基督工人系列」(共十本)。近年有陳喜謙牧師的《為何教會不像樣》、章伯斯(Oswald Chambers)的《竭誠為主》;還有新近出版、費蘭度博士(Dr Ajith Fernando)的《迎向甘苦的服侍》(The Call to Joy & Pain)。

  

  
培訓事工亦十分著重屬靈前輩的教導。證主曾伙伴華里克牧師(Rick Warren)、海波斯牧師(Bill Hybels)藉文字和講座培育華人教會新一代領袖。今年5月,「證主」聯繫84歲的麥道衛博士(Dr. Josh McDowell)在中國內地和香港作多次的健康家庭講座,影響極深。與「證主」伙伴主領教導培訓的香港和內地屬靈前輩,除上述作者外,還有周永健牧師、薛孔奇先生、盧家牧師、胡問憲牧師夫婦、余也魯教援、唐佑之牧師等;其他無數堂會的教牧伙伴,難以枚舉。他們不單言傳,並且身教。

meQo7lO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開始,我得內地牧者的教導,學習服侍內地教會,有機會接觸很多屬靈前輩,對我啟發良多;當中有不少已息勞歸主了。記得九十年代在北京認識燕京神學院的老牧者,他一輩子在學院教授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也是神學院重開後唯一能教授聖經原文的老師。當日見他時,他已重病在休養,床邊傾談時,他還在記掛著神學院的原文教授的接班人。我對前輩一生忠於事奉,感動不已。

  

  
這位長輩現已息勞歸主,其實,近年不斷有長輩離世,浙江杭州的孫錫培牧師、廣州的林獻羔牧師。或身體有病或健康開始衰退,杭州的鄧福村牧師、上海的蘇德慈牧師、上海的陸傳芳長老、北京的于新粒牧師等。他們都如雲彩一般,留下美好的見證,用生命影響生命,培育新一代領袖。

  

  
我在「證主」的事奉到上月剛滿20年,在8月初同工月會中,有一個感恩分享。想到很多先賢前輩以一生來事奉神,20年的事奉確實算不得甚麼。但這20年來神卻讓我這小子,透過在「證主」事奉經歷,見證天父在神州大地和香港的奇妙作為和神蹟奇事。見到祂在中國內地如何建立祂所愛的教會,卑微的我為著能有服侍的機會深感榮幸,更為能被眾位屬靈前輩所造就和指引感恩。
我為內地會的宣教士和中國主日學協會的宣教士,以文字和培育事工服侍中國教會感恩,也為他們屬靈的異象和廣寬胸襟來合併成立福音證主協會,並且交棒給華人信徒,傳承大使命的工作感恩。

  

  
屬靈前輩,一生侍主,言教身教,以生命培育生命,讓新一代領袖健康成長,傳承使命,成為得心得力的基督工人。

  

  

【PDF詳細版本】:181期《證主心》(共2.44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