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彙整:十月 2014

送給和平之子


torn-paper-256011-m
在香港這嚴峻時刻
為撕裂下的香港祈禱 (2014.10.18-20)
1. 面對政改爭議而引發的佔領運動,帶來社會撕裂,支持佔中與反對佔中,同情警察與敵視警察等。香港正處於困局中,求主憐憫,引領和解出路。

「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 太5:9, 和修版 )

2. 雨傘運動突顯社會深層次矛盾嚴重。
如何解決香港管治失效;彰顯公義維護人權?
求主施恩,興起才德兼備領袖,站在破口,帶來關鍵改變。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林前13: 7 )

3. 教會內因不同政見而撕裂,家庭衝突,朋友unfriend 潮持續。
求主興起和平之子,貢獻和平力量,願意被愛佔領人心。
踐行為鹽為光見證:以恩言為鹽調和撕裂關係,以善行為光照亮黑暗角落。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它不再有用,只好被丟在外面,任人踐踏。你們是世上的光……」 (馬太福音 5:13-14, 和修版)


paper-chain-in-the-dark-1215912-m

尋求「和解」與「復和」 (2014.10.15)
……「和解」、「復和」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它是指先前在張力裡的弟兄姊妹,重新認定與對方同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他們明白彼此間的功用、特徵和喜好有差異,但立志不再互相攻擊,反倒切實相愛。

( 選自《相愛又相爭》第16章, 許志超博士 )

IMG-20141001-WA0002
當你被對方有意或無心傷害 (2014.10.14)
按人的自然反應來說,寬恕傷害自己的人,是一種「不自然」的行動,但聖靈在我們重新以後,也把這種「不自然」的生命質素注入我們的生命中,主也因此要求我們學習祂的樣式去饒恕。
( 選自《相愛又相爭》第15章, 蕭壽華牧師 )

love-1124121-m
需要修復破裂的關係 (2014.10.13)
「最緊要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8-10)

在關係的修復過程中,要切記:沒有任何一種友誼是完美的,沒有任何一樁婚姻是完美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

當你決心要使一種關係重新開始運作時,你就是在締結一個愛、忍耐、和諧和平條約,把困阨苦獄變成了天堂美境。

(選自《站在神的應許上》, 麥克斯.路卡杜著, 陳維德譯 )

black-hole-1439106-m
當衝突對立仍在時 (2014.10.16)
「若一個突如其來的刺激會使我講出一個不耐煩的、叫人難堪的字眼,那我就還是絲毫不懂加略山的愛。*」
* 因為一個裝滿甜水的杯子絕對不可能濺射出一滴苦水,不管它受到如何突然的搖晃。

‘ If a sudden jar can cause me to speak an impatient, unloving word, then I know nothing of Calvary love.* ‘
* For a cup brimful of sweet water cannot spill even one drop of bitter water however suddenly jolted.

(選自《若》, 賈艾梅著, 蘇恩佩譯)

white-dove-spirit-of-peace
送給和平之子
(2014.10.01)

(一) 用我將祢平安栽種,遇憎恨讓我播種?恩愛,遇創傷播種祢寬恕,疑惑心中播種真信仰。

*主,教我捨己常存祢心懷,求安慰別人,過於求安慰;求諒解人,過於求諒解,真心愛鄰舍,過於求人愛!

(2014.10.02)
(二) 用我將祢平安栽種,人生絕望中,帶給人希望,人生黑暗中,令人進光明,愁煩心中播種真歡欣。

(2014.10.05)
(三) 用我將祢平安栽種,肯寬恕別人,才能得寬恕,常施與,才能領受?豐富,藉著犧牲方得真生命!

(選自 ‘用我將祢平安栽種’ , 恩頌聖歌, 蔡張敬玲譯詞, 原創: Francis of Assisi)

IMG-20141001-WA0007

廣告

教練同行持續培育領導力


20140927_100556

◎ 伍潘怡蓉女士帶領學員舒展身心,進入靈修狀態。

教練同行持續培育領導力
【194期《證主心》領導力專版】

【194期《證主心》:網上瀏覽及下載 (6.4M)
【奉獻支持「協會經常費」: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二十位來自九間教會的教牧同工和教會執事,因著一位牧者無私的奉獻和傳承,自發地舉辦了一次三日兩夜的研習營,在經歷一號、三號和八號風球下,我們堅持用上二十一小時,讓牧者把他數十年的成敗得失和牧養成果,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我們。」

以上是曾傳道(「生命教練」同學會聯絡人)在營會後的總結,那位牧者是黎昇輝牧師,他作為生命師傅,過去四年透過「生命教練」課程傳授心法,並持續在同學會中交流推動「教練同行」及牧會的經驗,同學會現時已累積四屆約五十名成員。

由團隊教練(Team Coaches)訓練屬靈領袖(Spiritual Leaders),再由屬靈領袖培育門訓導師(Disciple Makers),這是證主一直推動「教練同行」持續培育領袖的方式。

生命2

另外,兩年多以來,共十六屆基礎班建立了近二百名「書法靈修」學員,上年開始透過每季的同學會聚會,在書法靈修導師導引及學員互動交流中,深化實踐所學的。

上月,部份學員亦參與退修會,在中國神學研究院靈修導師伍潘怡蓉女士(下稱Annie師母)的導引下,認識如何藉書法靈修進行退省和退修,在退(回到神前)、省(回顧過去)、修(面對改變)、出(準備被塑)四個步驟中重整自己。過去Annie師母已提供書法靈修理論基礎,授權「證主」在課程中使用,今次亦分享她靈修實踐的經驗和心得。

「享受過程,與神很親近,心境平和安穩。認同師母提醒要將領悟寫下來,免得忘記當時的感動。」退修會學員有以上體會。

這也是「教練同行」式的培訓,將知識和經驗傳承給其他領袖,持續培育領導力。

2014年1-9月,本會已為10間教會及機構近400位教牧及領袖提供堂會諮詢服務及度身訂造的「包班」領導力培訓課程,並透過群學小組(同學會)持續建立120名教牧及領袖。

「證主」2014年度目標是透過堂會諮詢服務、教練同行計劃*,建立870位屬靈領袖接受領導力持續培訓,整頓內心,帶領門徒改變世界。

* 課程詳情可參考「屬靈領導力」網頁

您的回應
「屬靈領導持續培訓」本年度經費為港幣五十萬元,包括以下項目:
1.堂會諮詢服務
2.教練同行計劃及相關領導力培訓課程
3.培訓配套資源製作

若感動奉獻支持:
請登入「證主」網頁「奉獻支持」選「健康教會事工」

溝通說到底是心的事


hf 1hf 2

溝通說到底是心的事

【194期《證主心》健康家庭專版】

【194期《證主心》:網上瀏覽及下載 (6.4M)
【奉獻支持「天倫樂」家庭事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如何善用科技來促進家人關係,而不讓其倒過來成為家人溝通的阻礙攔阻?確是現代家庭生活的一大挑戰。

珍惜面對面溝通
最近有一位前輩面對癌症的治療過程,這位長輩可說是我的子女的世叔伯,我也會將他的病情在whatsapp的家庭組群中發放,一起為這位朋友祈禱。

不過,我知道很多家庭因為被科技主導了他們溝通的模式,彼此鮮有面對面的眼神交流或身體接觸,少了許多讓家人彼此深入了解的機會,這一點我尤其注意。因此,在家的時候,我絕少用手機跟子女溝通,而會走進他們的房間,坐在他們的牀邊,與他們面對面閒談。

我知道最近朋友之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做法,就是約出來吃晚飯的時候,每個人都要交出手機,疊放在一起;除非得到其他朋友同意,參與晚飯的人絕不准使用手機,否則就要受罰負責結帳。訂立此規則目的,是希望大家珍惜共聚的時間,不想大家因手機而分心。我們一家人雖然沒有採納這遊戲的規則,我也會著子女出外用膳或在家圍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要放下電話,珍惜彼此閒聊談笑的溫馨時間。

善用而不被轄制
但我們不妨看這些電子通訊的方式是一種文字的表達,許多時候家人面對面的時候,未必能講出心底話;或在衝突的時候,大家都需要空間和距離,先去處理自己可能會衝動的情緒表達,有時隔離一下反而能給彼此一個空間。我認識一位外籍朋友,當年她女兒經歷成長的暴風期,彼此一碰面就會大吵或冷戰。她們雖然在同一屋簷下,卻鮮有交談,幸好彼此仍可以透過電郵來維持一個對話的空間,這個成為她們日後修補關係的基礎。

沒錯,科技無疑帶給我們很多方便和快捷的溝通渠道,但家人的連繫卻是需要全人的接觸,我們要用眼看家人的面部表情;用耳朵分辨對方說話背後的弦外之音;用手去觸摸對方傳送親密、溫暖和關愛;用口發出美言彼此安慰和鼓勵;還有用心去感受對方的愛。那些電子信息絕不能充分表達我們對家人的深情,最多只能傳遞信息的30%內容。上天給我們各種各樣美妙的溝通途徑,我們應好好充分善用,讓家人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與關心,心被滿足。
(內容撮自174期《天倫樂》文章〈溝通說到底是心的事〉)

happy family 174 cover
《天倫樂》174期經已出版!

瀏覽內容
重溫《天倫樂》 文章

您的回應
「證主」期望透過出版及送贈《天倫樂》家庭雜誌,協助家庭以合乎聖經的真愛為基礎,重建家庭價值。「家庭及兒童事工」今年計劃共開辦40個訓練課程和講座,出版《天倫樂》的全年經費和各項培訓活動需要籌募港幣60萬。

若你有感動奉獻支持:
請登入「證主」網頁「奉獻支持」選「天倫樂家庭事工」

筆者
區祥江
自命擁有一顆敏銳的心,愛透過寫作整理自己的人生體驗。人到中年,厭倦於無盡的會議和行政工作,決意投身教學。輔導、寫作和教學,是他人生這階段最得意的事奉組合。

追思戴德生牧師:一生常在基督裡


追思戴德生牧師:一生常在基督裡

【194期《證主心》展望中華專版】

【194期《證主心》:網上瀏覽及下載 (6.4M)
【奉獻支持「中國教會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筆者
鄧兆柏總幹事

筆者於十年前(即2004年)曾到江蘇鎮江,了解到戴德生後人打聽墓址之心情,有希望,亦有失望……追想影響中國深遠之戴德生,死後,經歷大戰,文革……墓址失落,實在惋惜!

但大家對戴德生的追思沒有停止,反而秉承其精神,在不同困難下,仍作出捐贈和推展中國教會事工的服侍,「證主」更努力在國內出版其自傳,在九十年代末,開始籌備《戴德生 — 摯愛中華》的出版,想不到困難重重。當時內地對出版宗教書籍抱有懷疑態度,加上書中內容有關外國人在華的事蹟,所以普遍都不敢碰,筆者先後走訪多間出版社都婉拒。感謝神,超過八年的努力,這書終在內地順利公開出版,口碑很好。

今年再次到訪鎮江,看著戴德生墓碑,不禁追思起他的一生……他於1854年從英國來華,其後建立「寧波差會」,並於1865年改名為「中國內地會」,確立為以中國內地省份為對象的傳教組織。1905年,戴德生死於湖南,遺體後來運往鎮江市,與元配瑪莉亞同葬。1988年,戴德生曾孫戴紹曾和妻子及江蘇鎮江教會的胡士輝牧師,在鎮江昔日英國領事館遺址奇跡般地發現戴德生墓碑,該址現位於鎮江博物館內。墓碑完整無缺,相信是得到昔日工作人員的保護和收藏,縱然經歷文革歲月,也沒受破壞。其後,墓碑轉存於鎮江教堂,但沒有作公開展覽。

墓碑找到了,十年前「證主」多位同工也曾前往鎮江教堂考察。可是,戴德生夫婦合葬的陵墓仍然失落。直至2013年2月,在拆除舊樓房時,令昔日的愛橋公墓重現。戴德生後人憑著記憶中的位置、一塊中文墓碑、英文墓碑的殘缺底座,確定了是戴氏夫婦合葬的墓址。更感恩的是,因昔日在戴氏夫婦墓址上所興建的是貨倉,其廣闊地基沒有壞他倆的骸骨。

2013年夏季,戴德生夫婦的陵墓遷至正在興建的鎮江基督教宣德堂,並同時舉行追思會,同心向這位“A MAN IN CHRIST”(他一生常在基督裡)的先輩致敬。

感謝主的引領,宣德堂現正興建一座鐘樓:地底是戴氏夫婦的陵墓,地面將建有戴德生紀念館,讓信徒能追思戴德生的委身服侍,預計明年(即紀念內地會創立150年時)落成。

心靈上的追思,行動上的承傳,讓戴德生擁抱中華的心不斷延續擴展,薪火相傳!

註:「福音證主協會」是由「中國內地會出版部證道出版社」及「中國主日學協會香港分會」合併而成,「證主」的成立同時傳承了內地會的使命,以培訓和出版傳遞和實踐。
(內容撮自96期《展望中華月訊》文章〈追思戴德生牧師〉)

pic2
◎戴德生夫婦的陵墓安葬在這地下室內。

pic1
◎戴德生夫婦的墓已遷至右邊正在興建的鐘樓地庫內,地面將建設戴德生紀念館。

pic3
◎筆者與鎮江市基督教協會會長尹素華牧師,攝於戴德生的英文墓碑旁。

延伸關心
《展望中華月訊》
每月聚焦中國教會發展概況及跟進最新事工發展,只限奉獻中國教會事工的弟兄姊妹收閱,盼望您以行動支持中國教會事工。

「展望中華專頁」
瀏覽〈展望中華〉文章

我的見證 ─ 跨文化事工


展望中華專版1wordpress用

◎ 林中木
研究與訓練幹事

我的見證 ─ 跨文化事工
【194期《證主心》展望中華專版】

【194期《證主心》:網上瀏覽及下載 (6.4M)
【奉獻支持「中國教會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蒙上帝恩典,在全職服侍前,我在職場上幹了二十五年「策略性計劃與管理」(Strategic Planning & Management)。把經驗融入培訓傳道人的課程中,多年來看到許多傳道人和他們的團隊因此更新,走進上帝的呼召和異象裡。

天時
2010年秋季,我花了一段時間尋求主的引導,求祂指示我在中國未來幾年的工作方向。主清楚指示我:「你到邊疆去看看……」我第一個反應就是驚訝,接下來就開始疑惑:「我這些年來走了不少地方,包括許多鄉下農村、貧窮落後的地方,但基本上從來沒有考慮到中國的邊疆地區,這些地區到底有多重要?」

地利
當我順服地計劃好中國邊疆的行程。接著幾年,我已經走過一些具代表性的邊疆地區,以下提出三個策略性的重點:

第一,邊疆的教會資源相對匱乏—─貧窮、對真理的認識薄弱,大多數的邊疆教會信徒,從來沒有見過外來的培訓老師,有許多地方還不能人人都擁有一本《聖經》!

第二,邊疆教會擁有「自然的」跨文化事工潛能等著我們開拓—他們當中有許多親友在國界的另一邊!他們熟悉兩邊的文化,長年累月往返兩邊互相探訪。在許多地方,他們這種活動早已不知不覺地「跨文化」,在鄰國建立起教會來。

第三,在某些偏遠地方,我發現有少數的邊疆團隊及教會,雖然少有外來培訓老師到訪,卻常常差派同工及正在崛起的年輕領導,到大城市(尤其是東海岸城市)去學習,他們有向鄰國傳福音的異象,許多年青人正積極準備有一天被差派出去。

人和
領受了上帝的「天時」及「地利」後,這幾年來我開始憑信心,摸著石頭過河,漸漸把工作焦點從大城市及東海岸,轉移到中國邊疆。但這不是與大城市及東海岸的教會切斷關係,而是從新的角度看他們與邊疆教會的關係!

焦點轉移後,上帝就賜我們「人和」。以前我服侍過很多散布在邊疆的肢體,但在我的概念中,他們是「邊緣人物」。因為自己能力有限,所以我不會把重點放在他們身上。但現在,我反過來把最大的精力投放在他們當中。然而,只有上帝才能真正帶動他們進行「跨文化工作」。

結語
以「邊疆」的眼光重新看我的工作範圍,就發現了一些「非地理」領域。例如,上帝在一次聚會中深深感動我妻子去服侍聾啞族群,這是社會的邊緣群體 — 我們「正常文化」的福音使者很難接觸他們。

服侍上帝,順服比好主意、創意及所謂的策略/計劃更重要。順服使我們走在祂的旨意中,我們所遇到的爭戰都是祂預備我們去得勝的!行在祂的旨意以外,我們就要敗陣累累了!

您的回應
地理上的「邊疆」和族群上的「邊疆」充滿著機遇。請支持跨文化事工!

一、 禱告記念挨著中國邊疆共有十五至二十個「鄰國」的需要。

二、 關心內地邊緣群體的服侍,如:聾啞族群。

三、 奉獻支持本年度的跨文化事工經費—港幣五十萬元,包括交通、食宿、培訓材料費及同工薪酬。

請登入「證主」網頁「奉獻支持」選「中國教會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