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領導力發展日2016
牧場・職場──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
(217期《證主心》培訓事工專版)
◎梁惠珍 (副總監(培訓事工))
情緒健康的領袖能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特質和強弱項、勇於面對挑戰、承認自己有限制,並願意對己對人負責任。他們擁有設立工作與人際界限的技能,有方法避開怒氣與反彈的衝動,懂得消解負面情緒,在低沉時自我安撫。在自救之餘,還能改善團隊關係,建立健康的職場文化。教牧的職場是教會,在教會作帶領,可是他們的情緒健康常被忽略,有見及此,今年的「教牧領導力發展日」便請到來自不同專業範圍神學院老師,從四個方面分享如何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
1. 第一講:培育自覺力(self-awareness)──成熟領袖得力秘訣(呂慶雄博士)
借用美國柳樹溪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在2015年全球領袖高峰會提出領袖有五種「無形的領導力」的內容,討論自我覺察的重要。近年不少領導學的討論也提到領袖必須操練自我覺察的能力,以了解自己的情緒、性格、社交如何及為何受到成長經歷及環境的影響,從而追求改進。人人都有盲點,作領袖的必須虛心向同儕求問,以認清自己的盲點,避免受盲點所引起的重複性負面情緒所影響,破壞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
2. 第二講:愛人如己vs 過己vs不如己?!(陳敏斯博士)
引用美國華頓商學院著名教授、暢銷書《施予與支取》(Give and Take)的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同一次領袖高峰會演講「給予:領導新觀點」中所倡議的內容,提出須要留意在團隊中有索取者、給予者及互利者三種成員。健康的工作環境需要有健康的團隊關係,如何找出團隊成員的不同特質,透過建立「互惠圈」的概念來塑造健康的團隊,建立互相支援的文化從而減少因衝突帶來的破壞。
3. 第三講:教牧同工的情緒與靈命健康(屈偉豪博士)
教牧不是超人,就算每天親近神也有承受不到壓力之時,可是在教會中有多少人會認真地關注教牧的情緒健康?屈偉豪博士從實際處境的層面,針對教牧的情緒健康提出可行的操練,包括:學會善待自己、從健康人際生活享受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等。並建議效法耶穌安排時間專心工作,學懂說「不」,以製造更多寧靜空間去親近上帝,讓心意更新而變化。
4. 第四講:如何牧養面對職場壓力的弟兄姊妹(伍潘怡蓉博士)
職場為人提供生活意義與貢獻社會的滿足感,但也是信徒的壓力源頭。不少教牧常被埋怨不明白弟兄姊妹在職場中的掙扎,而教牧也苦於未能動員更多信徒參與事奉。其實,同工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具體有效的方法牧養在職場中掙扎的信徒。為此,伍潘怡蓉博士提出六方面的反省與可行的建議,讓教牧回應會友的需要,包括:加強職場人士的宣教心志、以職場的掙扎經驗為起點、雙向交流、培育多向度智能、開創退省空間及覺察神在職場中的塑造。
今年的「教牧領導力發展日」於9月21日(星期三)舉行,以「牧場‧職場──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為主題,分別由自覺力培育、團隊建立、情緒輔導和心靈導引四方面,帶出「職場‧牧場」的主題信息。講員包括:呂慶雄博士(「證主」副總幹事〔培訓〕)、陳敏斯博士(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屈偉豪博士(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及伍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實踐科〕)。
教牧領導力發展日這席靈筵已經預備就緒,謝謝教牧同工和信徒領袖踴躍赴會,一同持續學習,互相激勵!請為21/9(三)的聚會禱告!
「不斷反省自己的領導力,在可發揮的地方盡力領導,在不能有所為之處收斂,能屈能伸才是好領袖。」(《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