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證主心

「證主之友」2/3月代禱消息


promotion_birthday1

LEARN學習img_5814
1. 近月霧霾襲港,顯示國內經濟起飛,已負上嚴重的代價,也提醒我們這不但是國內環保議題,經濟發展也引起社會道德倫理的挑戰,以及人生價值的反思。中國信徒商人,如何在彎曲悖逆的世代中作鹽作光?求主帶領同行者,出席3月7日的神州情季禱會。

2. 求主帶領不同專題的培訓課程,能整全地裝備領袖,在教會、家庭和職場中發揮正面影響力
「S.H.A.P.E.活出人生使命」培訓課程(3-4月)
「教會歷史課程:教會歷史與神的故事(History = His Story)」(3月)
第十五屆「反思對談」親子及夫婦基礎證書課程(3-5月)
猶太人三大節期系列「朝向聖殿三大節期: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講座及工作坊(3、5、9月)banner_950x350_massemail
「再思『復活』聖地之旅:西乃山、約旦、以色列」(4月)
「使徒腳蹤之旅:希臘、拔摩島、土耳其七教會、奇石區」(4月)
第廿七屆「書法靈修」基礎班」(4月)
「基督教教育專業文憑課程——第二季科目:性格與個人特質;經驗式學習與演說教學」(兼讀/旁聽)(4-6月)
第六屆「攝影靈修」基礎班(5月)
宗教改革500年系列一:教會歷史講座《第三講》「小人物與大歷史」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加爾文(5月)
「教牧長執【聖地退修之旅】:以色列、約旦(十天) 」 (6月)
「教會歷史考察團 – 意大利、瑞士、德國 (十二天) 」(6月)

READ閱讀188%e5%a4%a9%e5%80%ab%e6%a8%82%e5%b0%81%e9%9d%a2
4. 2月出版的《天倫樂》188期 (兩性教育) 送贈計劃,感謝主引領有心人奉獻支持,惟因這計劃籌募經費不足而調節規模,將限量送贈予有需要教會,求主使用有限資源,支援教會的青少年和家庭牧養。

5. 感謝主!已找到奉獻者願意支持「反思對談」夫婦及親子學員見證集的出版經費。見證集計劃在4月底出版,於 5-6 月配合雙親節派發予家庭事工支持者及有興趣的人士。現已收到大部份稿件,請繼續為籌款、集稿、編輯、設計等製作代禱。

6. 求主加力,讓出版部同工有足夠的能力、智慧完成不同書籍的編寫製作,並能如期出版。感恩,《身心社靈的婚前輔導》指導本及新人本將於二月底出版,求主保守書籍印刷及發行的籌劃。

JOIN參與
7. 贈書團隊正積極籌備2017年「內地神學院畢業生贈書計劃」,我們期望能服侍全國45間神學院、省級聖經學校及培訓中心,共送贈4,500份畢業套裝。在釋經、門訓、查經和領導力等文字資源上,支援SONY DSC他們畢業後前往工場的服侍。請記念贈書經費需要,總額為港幣200萬元(每牧養套裝:港幣450元)。

8. 感謝主,在2月10日寒冷的晚上,130位來賓出席及支持「證主同工感恩會」,他們是同工親愛的家人、教牧、禱伴、同行者、顧問、事工伙伴和義工。本年的主題是「持守健康,祝福他人」,當晚我們一同數算上帝的恩典如何激勵同工祝福他人!

9. 求主使用2月份《證主心》及《展望中華》的文章內容,能清晰向讀者分享事工進展和需要。 同時,透過「證主事工年報 2016」及「中國教會事工年報 2016」能與奉獻者總結事工服侍的成果,同頌主恩豐碩。

GIVE付出gift-1564809-150x150
10. 多謝同行者的回應與鼓勵,「聖誕新年禮金:2017年同工培訓」籌得HK$45,500。求主賜福,讓我們善用資源,培育機構同工與時並進、持續得力,為教會提供最貼心的服事。

11. 感謝主,與YMCA合辦的「基督教專業文憑課程」現正安排第二季兩個新科目的獨立宣傳,招募更多旁聽生,求主保守新科目的各項預備。亦請禱告記念現正進行的兩個課程的導師(胡麗容博士;林榮樹博士牧師)的預備。

請支持「證主」事工!
按此:進入「證主」網站“奉獻支持"頁

廣告

由心出發的領袖同行


SONY DSC〈由心出發的領袖同行〉
(  207期《證主心》)

◎ 鄧兆柏 ( 總幹事 )

** 2015年11月《證主心》(207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pdf版本 (5.91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領導由心‧改變世界」告訴我們屬靈領袖的焦點:由心出發,讓生命影響生命,以致可以改變這個被各種似是而非的思想學說污染的世界。

1. 明白受眾需要的領袖
在我三十八歲接任「證主」第二任總幹事時,梅大衛博士(David Mehlis)是我的生命師傅,他當時是庫克出版集團的總裁,我們經常往返內地,出版聖經工具書和兒童主日學教材。他提醒我要按國內讀者獨特的需要和成長處境來設計出版項目,而絕非按機構所擁有、偏愛的,或按提供經濟支持者的指示去做。

2. 重視家庭的領袖
Georgalyn Wilkinson曾是遠東廣播的宣教士,後來投身文字事工。她提醒我,父神沒有呼召我們犧牲家庭來完成使命。我從此改變,不再日夜工作,也不將家庭假手於外傭,更不放棄親子關係。到今天,父神讓我們一家在教會參與事奉,而我亦多次帶家人出差,讓她們成為我的代禱者。Georgalyn不單是我的生命師傅,也是女兒口中的「美國Grandma」!

3. 彼此同行的領袖
我體會生命被栽培的美好,也學習與內地教牧同行。曾有兩夫婦皆為牧師,母親為孩子寄養在親友家,未能親自教養而常存歉疚。我們一起禱告,夫婦決定將孩子帶回家,縱然辛苦但溫馨,現在孩子快大學畢業了。

另一對夫婦也是牧師,忙於事奉,聚少離多,夫妻感情轉淡;但礙於要作模範,在感情上不斷裝假,痛苦不已。我與他們一同跪下禱告,重新認清牧者也有軟弱,他們決定向會眾交心,得來眾人的諒解和支持,牧養生命更得果效。

改變生命,領導由心!

〈建立真門徒群體〉 (專題文章)
照片20150618-22 100
今天信徒面對嚴峻挑戰:強拆十字架、職場誘惑、家庭價值受衝擊;唯有建立真門徒群體才能改變世界—身外的十字架被攻擊,但仍堅持活出心中的十字架。

〈裝備職場人〉 (香港領袖培育事工專版)
C067034 職場會幕
信仰與工作二分的觀念,植根在教牧及信徒心裡,以致我們毫不關心工作上的道德或倫理掙扎。假如你在工作上遇到信仰原則受到挑戰,你會怎樣做呢?

〈撐起來……用神話語!〉(中國教會事工專版)
_MG_8427
內地領袖到港參與猶太節期聖經學習,親身體驗昔日猶太人的經歷,這些節期對他們有何意義?

〈靈友:同心同行之旅〉(回應之頁)
近年,越來越多信徒參加聖地團,目的在於學習更多聖地知識,以致能夠好好理解聖經、生命成長。但是,參加聖地團,又豈止於此?

〈在幽暗中的同在同行〉(出版事工專版)
當罪惡囂張的時候,上帝在哪裡?當人陷於絕望悲苦的時候,祂為何不出手相救?上帝容許苦難在世界發生,全因為祂為所造的世界開拓一個真正屬於受造物自己的空間……

〈強壯猶如但以理〉(凝聚同行力量)
Faith(信心)、Food(食物)、Fitness(體能)、Focus(專注)、Friends(朋友)。
我們堅持提昇五個重要元素的操練,在過程中不只有身體上進步,同時在屬靈上都有進步,磨練出我們的忍耐和節制!

證主事工情報 (2015年11月 – 2016年2月)

【奉獻支持「證主」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206期《證主心》經已出版!


跑步圖連標題
給教牧加力.事奉更持久!

◎ 劉忠明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 呂慶雄 (副總幹事(培訓))

** 2015年10月《證主心》(206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pdf版本 (5.91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本會和領導力培訓學院完成了「基督徒事奉及工作狀況調查2015」,當中發現教牧雖然工時長,但因為工作使命清晰,故身心耗盡的情況未至惡劣。然而,這不代表不用關心教牧的需要,以下建議有助教牧的事奉生命更健康和持久。

1. 作息平衡:
調查中,約七成教牧視自己的健康是「一般」至「很差」,這是不健康的現況。教牧同工需要注重作息平衡,成為身心靈健康的榜樣。若教牧心靈不健康,又如何健康地面對信徒的需要?

2. 家庭支援:
我們看到家庭對改善耗盡狀況有正面影響,多花資源建立健康的家庭,尤其對教會領袖的支援更為直接。

3. 轉職背後:
調查所見,超過三份之一的牧者對工作不滿及希望轉換環境。雖轉職並非大不了的事情,然而若是不滿意現時的事奉而離職,則要處理。

4. 管理爭議:
爭議是耗盡的原因之一,若牧者不去處理大家關心的議題也會帶來疏離,結果是由不積極投入教會到離開教會,特別在現時的處境,需要合宜地觸及社會議題,幫助弟兄姊妹做正確和合宜判斷的教導。我們不能隨波逐流!在忠於聖經而面對挑戰時,我們必須為真道竭力爭辯!

職場信徒肩頭重!(專題文章)
一週工作46小時,甚至超過80小時,在香港很普遍;工作以外,信徒還參與教會事奉。我們不應漠視這不健康文化的危險。

職場突圍 (香港領袖培育事工專版)
business-man-1236606
牧養職場信徒成為近年教內關心的話題,因為信徒在職場實踐聖經教導、作鹽作光同樣有助於傳揚福音。

差異中建立團隊 (中國教會事工專版)
團隊成員性格不同,有時會帶來衝突;
因此,學習尊重及認識各人的性格差異,有助提升團隊服侍!

【奉獻支持「證主」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道地」的聖經學習之旅


聖經聖地專版首圖

「道地」的聖經學習之旅 (193期《證主心》聖經聖地專版)

【193期《證主心》:網上瀏覽及下載 (9.3M)】
【奉獻支持聖經聖地事工:網上奉獻

親身到聖地體驗,是經驗式學習聖經的途徑,加上講師的細心講解,能加強學習者對聖經的愛慕及「道地」的信仰反省。

最近一次「證主」使徒腳蹤考察團(希臘、土耳其、拔摩島),由鄭佑生牧師擔任隨團講師,整個行程讓團友踏足伊斯坦堡、雅典、拔摩島、以弗所、棉花堡、希拉波立、老底嘉、士每拿等。

選擇道地學習聖經真理,體會不一樣的領受!

鄭佑生牧師
「證主」聖地團講師,中國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多次帶領信徒踏足聖地進行聖經教導,著作包括《尋找祂鄉的意義》。

鄭佑生牧師

行程精選(一)
團友心聲
「感謝鄭牧師按著正意分解真理;享受深入淺出的教導,生活化的例子,到位的提醒和指正。」
「很欣賞鄭牧師每天劃定時間靈修,講解聖經中的景點資料,經卷涉獵,仔細講解遺址的詳情。」

地理學習
【拔摩島】(Patmos):
約翰被放逐拔摩島,耶穌向他啟示末後的事,讓他記錄並寫成〈啟示錄〉。

拔摩島1

【啟示錄聖洞】(Holy Cave):
山上一間教堂內,就是使徒約翰在睡夢中見啟示的地點。洞內深處牆壁上有一淺洞,鑲以白銀,圍以鐵欄,傳說是使徒約翰睡眠時枕首處。

拔摩島2

聖洞入口

聖洞門口聖洞門口上的畫像

信仰反省

經文:提摩太後書四6-8
1.    踏足拔摩島時,約翰盡忠記下從耶穌而來的啟示,這事奉給我甚麼激勵呢?
2.    別人都以自己為生命中心,我的人生主權屬於誰呢?


行程精選(二)
團友心聲
「從地理及背景認識聖經,不會憑空想像經文原意。」
「認識地理背景後對理解有關經文實在不再一樣,立體了,清晰了,更明白了。」

地理學習
老底嘉附近的希拉波立有溫泉(即現今棉花堡溫泉),泉水流至老底嘉時,不冷不熱,又因含豐富石灰質,味道令人作嘔,無法飲用。這正是老底嘉教會的寫照—對神不冷不熱。

老底嘉古城
曾經是古時金融中心,有泉水從希拉波立流至這地。

老底嘉1

溫泉水源頭

希拉波立

棉花堡,古代噴泉中心

棉花堡溫泉

信仰反省
經文:啟示錄三14-22
1.    「不冷不熱」與中國人所說的「中庸之道」是否相同?它的問題在那裡?
2.     這四個字是否正在形容我屬靈生命的光景?我當如何面對這問題?

延伸學習
11月及12月:聖地遊考察之旅(約旦、以色列)

11月聖地團12月聖地團

資料提供
陳順萍姊妹
聖經聖地事工同工,自1993年開始帶領聖地考察團,踏足聖地超過50次。

陳順萍

先展長後補短:『反思對談』學與教(三)


反思對談 logo

先展長後補短:『反思對談』學與教(三)
(193期《證主心》健康家庭專版)

【193期《證主心》:網上瀏覽及下載 (9.3M)】
【奉獻支持「天倫樂」家庭事事工:網上奉獻

採訪及整理文稿:愛加倍

「反思對談」學與教」中的「易框」概念,已在早兩期《證主心》談過,這次與大家進深分享。

培育21世紀的子女,要先展長,後補短
論到幫助子女成才,華人父母一般會從補短著手;這是補短的思維。華人父母著重補短的文化,成了一種典範(Paradigm),釀成孩子只從改善自己的短處來求進步。可是,每當孩子奮發求進時,便會想起自己的短處。

「反思對談」的學教理念鼓勵父母在培育孩子成才的觀念「易框」:

‧ 改善弱點不如強化優點
‧ 由「只補短、不展長」易到「先展長、後補短」

聖經的觀點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個僕人的比喻,領一千惡僕的問題在那裡?他可能知道自己的錢袋比領五千、二千的小,因而著眼於自己沒有的資源,在灰心喪志的心態下,把錢袋埋在地下裡。這惡僕是捨長取短的佼佼者。只留意孩子沒有的能力,因而著力推動他們補短,這是你培養孩子成才的取向嗎?

論到聖經管家的原則,若父母能著眼並幫助子女先發揮天賦的「恩賜」或「強項」,才算是好管家,如領二千及五千而又忠於展長的僕人一樣。

「反思對談」的研發者何述群博士建議父母停一停,問問自己:

1.  我可以做甚麼?不做甚麼?以能給孩子更大發揮天賦潛能的空間?
2.  我可以說甚麼?不說甚麼?以能助長孩子「做真的」和「展長的自己」?

以著名華裔小提琴家陳美(Vanessa-Mae)為例,她媽媽Pamela是一名典型虎媽,陳美在她掌控及強力催谷下,走上音樂之路。以很多香港家長的標準而言,陳美在起跑線上絕對是大贏家,但這個音樂神童過得一點都不快樂。作為家中獨女,為要成為母親心目中的樣板女孩。

二十一歲那年,陳美終於反撲,她解僱母親經理人的職務,以為可重拾正常的母女關係,但母親因此大受打擊,一直不能釋懷,與女兒冷戰14年。陳美毅然放下音樂事業一年,跑往瑞士進行滑雪特訓,不怕弄傷她那雙價值連城的玉手,為的是追回童年夢想。

為求以三十五歲之齡進軍奧運,她早已掉去生父的姓氏,循少有滑雪運動員的泰國著手,終於夢想成真。虎媽贏了擺佈女兒的人生方向,將自己的喜好、價值觀強加於女兒身上,結果輸了最可貴的母女關係!值得嗎?

父母要先易大自己的「框架」,才能幫助孩子「易框」增值。

聖經說,我們受造獨特及予以才幹,必被造物主所用,幫助孩子全然發揮天賦的潛能是父母的責任,若父母能看重孩子天賦的特質,先幫助他們展長,他們才有自信用自己的長來補自己的短。培育下一代的果效才能事半功倍!
(內容撮自〈培育 21 世紀的子女,要先展長,後補短?〉文章,林榮樹博士著,何述群博士修訂為親子版 及〈要女兒贏在起跑線 卻輸掉母女關係的故事〉)

延伸學習
反思對談學與教 ── 夫婦及親子基礎證書課程
(詳情可參看本期「事工情報」)

您的回應
「證主」透過出版及送贈《天倫樂》家庭雜誌,協助家庭以合乎聖經的真愛為基礎,重建家庭價值。「家庭及兒童事工」今年計劃共開辦40個訓練課程和講座,出版《天倫樂》的全年經費和各項培訓活動需要港幣60萬。現籌得款項:39萬,尚欠21萬。

若感動奉獻支持:
請登入「證主」網頁選「天倫樂家庭事工」

「反思對談學與教」研發者
何述群博士
教育學哲學博士、「反思對談」學與教的研發者及教諫
flora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