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苦樂

甘苦人生


C070168 迎向甘苦的服侍

文:馮徐雪文 - 高級編輯

本年8月12日,費蘭度博士(Dr Ajith Fernando)在《迎向甘苦的服侍》作者交流會上,講述信徒怎樣才能真正經驗到從神而來的喜樂,並以這喜樂為力量,靠著神克勝事奉過程中的苦難與哀嘆。

 

當日,近70位教牧及事奉者,齊集在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三樓禮堂,參加這個由「證主」主辦、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協辦的聚會,一起反思服侍的甘苦。

 
【苦樂並存的服侍】OLYMPUS DIGITAL CAMERA

尼希米記八章10節說:「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費蘭度博士以這節經文提醒所有事奉者:我們一旦失去喜樂,就失去事奉的力量。但他過去多年來服侍教牧及事奉者,卻發現很多忠心侍主的人並沒有喜樂。他們對教會或服侍對象感到失望,難有喜樂。這本書,就是他與這些受傷的事奉者緊密同行的成果,希望讀者能有神所賜的喜樂,得著力量去面對苦難和哀嘆。

那麼,為何有些基督徒難有喜樂呢?費蘭度博士指出,這是因為他們不能接受自己是被神所愛、蒙神喜悅的這個事實。詩篇一四七篇11節說:「耶和華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西番雅書三17說:「耶和華……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這樣,基督徒還能不因神而喜樂嗎?

此外,費蘭度博士謂根據聖經,喜樂與痛苦是可以並存的;他在聖經中找到18處地方,同時提到苦難與喜樂,它們是基督教兩個基本的概念。他引述了當代基督教輔導學之父保羅.杜尼耶(Paul Tournier)的話。杜尼耶曾說,自己經歷了喪失父母之痛,其後又喪妻,他自己卻是個快樂的人!這是因為神使他喜樂。

 

 

【從哀嘆到得釋放】Image00032
基督徒固然會有喜樂,但是我們正活在「已然未然」(now and not yet)的世代,切望基督再來。在這等候期裡,「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羅八22),仍難免有痛苦嘆息,其中包括事奉之苦。然而,撒但的影響力是有限的,神至終必得勝。費蘭度博士表示這種末世觀及苦難神學,有助信徒面對苦難,影響他們表達哀嘆的態度。

他說在這末世的日子,事奉者雖然感受到撒但的邪惡勢力,有受苦的時刻,但他們可以去到神面前表達哀傷之情,自己就得以軟化下來,能接受神的安慰和醫治。例如聖經也記載約瑟在異地聽到兄弟的對話,就哭了。費蘭度博士又提到自己當年在外地講道時,突然驚聞太太得了癌症的噩訊,但自己尚有四天才能回國。當晚,他感到很痛苦,就哭了。向神表達哀傷之情,才能從神得著安慰。

那麼,事奉者若在事奉過程中受到別人的傷害,又可以如何回應呢?他引述保羅所說:「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順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腓一29)蒙恩(granted)的希臘文charizomai,意思是「慷慨施予」。信徒既是蒙神恩惠的人,就有能力向人慷慨施恩,從神得著力量去寬恕傷害自己的人。

基督徒的人生大有喜樂,常經憂患,甘苦相連,是如此弔詭,也是如此真實。

 

【PDF詳細版本】:181期《證主心》(共2.44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