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盼望

回應時代需要的教會


church pic for rev lo article 1
回應時代需要的教會

(文章轉載自《教牧分享2015》3月號)

◎ 筆者:盧龍光牧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客座教授及教牧事工部主任)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在世存在之目的乃是延續著耶穌基督在世的使命,也就是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世人當中充滿恩典與真理的使命。因此,從教會的本質和使命來看,教會必須對世人的處境和需要作出回應。

然而,如何了解世人的處境和時代的需要呢?

其實,耶穌曾對當時的群眾說:「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一陣雨』;果然就有。起了南風,就說:『將要燥熱』;也就有了。假冒為善的人哪,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色,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呢?」(路十二54~ 56) 耶穌的意思,就是分辨時代就像分辨天氣一樣,並不是靠看水晶球或是靠超自然的能力,其實就是按人的日常經驗去分辨。

故此,建立更美的教會,就是建立一家願意按著《聖經》的啟示和人類的日常經驗,注視和分辨時代的處境和需要,並決心在這處境去彰顯真理和恩典的教會。而在《聖經》中,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教會所處的世界有甚麼特色和神的心意是如何:

第一,從《創世記》中我們知道神的創造皆為美好,而人乃是按著神的形象所造,因此人應該帶著欣賞的態度看大自然、環境和不同類型的人,這樣便可以帶來人與環境、物資和人際間和好和彼此尊重的關係。

第二,罪惡的權勢破壞了人與神、人與人、人與自己,以及人與大自然、環境、其他生物和物資間的關係。因此人以一種批判、論斷、詛咒、控訴、定罪、破壞、功利的態度去生活,以自我為中心。並且以自義為看人和事物的角度,甚至傾向於人定勝天,以自己為神的態度目空一切,對人和環境沒有尊重,不願意聆聽異見,濫用權力,使人際、家庭、社會,甚至教會的關係撕裂,彼此對抗,互相傾軋、攻擊,這正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第三,神的憐憫、恩典、愛與拯救的行動,從人類犯罪之後便沒有停止過。神對該隱、夏甲、以實瑪利、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等人充滿恩典和給予拯救,因為神恨惡罪惡的權勢,否決罪的正確性,但卻深愛罪人。這仍是這個時代的需要,在不同的處境中 ,我們也可以看到神的作為在人群中彰顯。

第四,神的審判、拯救和盼望是祂對自己的創造所持的基本態度,也代表了神的主權。而主耶穌所傳天國的福音,正是要宣告日期滿了,神的主權統治要臨到人世間。不但是二千年前,也是現今這世代,神審判世界的目的並不是要毀滅祂的創造,而是要人類從屬物質的價值觀、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命,與及不欣賞、不尊重、不憐憫人的態度中悔改、回轉,不斷確認神的主權。這就是人類從罪惡權勢中被拯救的福音,這就是神要更新天地的福音,使活在罪惡權勢下的世界可以在黑暗、沮喪、失望中仍有盼望的福音。這也是現今這時代的福音,也就是教會要不斷更新自己,抗拒罪惡的權勢,奮力以言語、行動去傳揚的福音。

今天,教會的危機就是不再從《聖經》和人類歷史經驗中分析時代和人類的需要,只跟隨世俗追求世人以為的成功,著重以人數、金錢、堂所建築物的規模、活動的豐富、牧者的學歷和領導的能力作為衡量教會的標準。又以論斷、攻擊、控訴和定罪的態度去看社會和教會中的異己,包括政治立場、信仰神學及性傾向等各類的異見分子。對擁有權力的當權者、財富的擁有者阿諛奉承,不敢說出真理,對弱勢的無權者和貧窮的人失去憐憫,這正是這時代中教會和社會的危機,也是建立一個屬於神而不屬世界的教會最大的挑戰!

讓我們重新回到《聖經》和人類歷史中重尋更美教會的使命,這包括了:
一‧推廣欣賞的文化:在這個黑暗的時代去尋找光明的見證。將為主發光的人的故事加以表揚,例如在教會同工和領袖身上,多看各人的優點、長處而不是放大他們的缺點。從而在教會中推廣欣賞文化。

二‧推動復和的行動:在這個充滿因觀點、立場差異而互相對立甚至撕裂的時代,如何能以愛心說誠實話,促進真誠的溝通,坦誠彼此認罪,在愛和公義的基礎上推動彼此接納而非彼此論斷的關係,尊重差異而以尊重的態度分享相交,在教會中如是,在社會中如是。

三‧建立愛罪人的價值觀: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在這時代,剝削窮人、掠奪財富,擁有各種資源而不願分享,濫用權力、謊言傷人,貪戀權力、美色,同性戀等各種罪惡並沒有大小之分,因此沒有人有權作審判官,而神愛罪人的愛正是最高的價值觀,也是教會在這時代要建立的價值觀。

四‧成為盼望的標誌:在似乎最壞,絕望、不義的權勢橫行的處境中堅持盼望,釋放正面的能量。在這個時代建立更美的教會,就是為神美好的創造,為建立彼此尊重和接納的關係,為實踐基督愛罪人的愛,為絕望的世界帶來盼望,有血有肉地在人群中彰顯真理和恩典,見證神的國臨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