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徐雪文(「證主」高級編輯)
* *2015年7月《證主心》(203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pdf版本 (6.2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奉獻支持「證主」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盧龍光牧師一文,1從回應時代需要的角度看教會使命。也就是說,信徒必須從社會環境及世人的需要,反思教會此時此刻該怎樣踐行上帝的心意。
明顯地,教會使命須因應現實處境而有不同的演繹。正如莫陳詠恩博士2所指出,「一個簡單的傳福音和建立教會的方式,已不足以回應社會的訴求……教會在實踐使命時要採用不同的典範模式,來演繹福音在不同處境下的意義。」3基督徒要活出使命,適切地演繹福音,斷不能抽離香港那貧富懸殊、政見分歧及社會撕裂的現況。
基於時代的需要,盧牧師認為教會要重尋更美的使命,就必須推廣欣賞的文化;推動溝通尊重的復和行動;建立惡罪但愛罪人的價值觀;教會也要成為盼望的標誌。
不錯,在這撕裂的時代,自以為義、論斷、批評異己的聲音多,聆聽、欣賞、溝通、尊重的態度難求,有時甚至被視為懦弱無能。社會人士對政治和民生有不同觀點,激化成關係的破裂,即使在教會裡,也難免產生種種矛盾和衝突。尊重異同,理性地溝通與表達意見,是邁向復和之路。
「關係的破損是人間痛苦的主要來源,耶穌基督的福音重修破壞了的關係,帶來和平,重建個人和群族的生命。」4 2010年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第三屆洛桑世界福音大會5(Cape Town 2010: The Third Lausanne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提及「和諧福音」的重要議題,應用於種族衝突、貧窮與受壓的處境。面對社會上的分歧和衝突,信徒也可以採取和好的生活方式:在爭取公義之時,也學習饒恕逼迫者;在衝突中主動尋求和好;並參與衝突後的醫治工作。
1. 今期封面文章,撮錄自〈回應時代需要的教會〉,全文請參線上證主心。
2. 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副教授
3. 莫陳詠恩:《教會在世》(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15),第40頁。
4. 同上,第49頁。
5. 「洛桑會議」展示了普世福音派教會對於教會使命的集體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