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生命培育

閱讀.用心反思


_MG_4955
閱讀.用心反思

【歡迎瀏覽:pdf版本 (6.1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奉獻支持「證主」文字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閱讀是一個怎樣的生命培育過程?

讀者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選擇優質讀材。在閱讀的過程中,信徒不止是汲取知識,還會與作者溝通交流,從不同角度作信仰反思,使生命得到更新轉化。因此,「證主」一直以嚴謹取材、用字淺白及文筆流暢為宗旨,使閱讀成為一種有意義和愉快的體驗。我們也因應不同地區的信徒的需要,按照他們的語境和習慣,製作繁體或簡體的出版物。

2015年出版計劃
我們預算在2015年推出14個出版項目,延續以領導力為主題,期望在領袖培育方面提供更多適合教會使用的材料,使信徒能夠從聖言得力、在策略上得到更新、也能建立良好品格及鞏固團隊。我們會推出多三本「中國神學研究院.普及神學叢書」,以應需求。讀者可以從印刷版、電子書、繁體或簡體的出版物中,找到切合需要的材料,幫助自己多作反思,成為合神心意的事奉者。

出版項目1

您的回應
2015年出版費用:港幣150萬元,包括:
‧「出版資源發展經費」港幣100萬元及「活道出版」港幣50萬元
‧ 請登入「證主」網頁「奉獻支持」頁選「文字事工」

筆者
matthew
馮肇熙

熱衷於社交網絡和電子出版,今年3月起承傳副社長一職。現為一子之父,教養孩童之餘,自己也持續裝備學習,9月起部份時間參加基督教研究碩士課程。

廣告

2013年報概覽.領導力


_MG_0948

2013年「證主」正式成立領導力培訓學院(CC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stitute),同時亦推行了「教會領袖傳承」研究計劃,藉此提高教會對領袖傳承的意識。如領導力培訓學院的使命所言,期望藉生命師傅的關係,全面建立及發展正向領導力,為社會的未來培育有品德、有能力的領袖。

 

DSC01476  
  
延續「十年領袖培育計劃」,「證主」整合多年領袖培訓及資源出版為「領導六要」(Six Leadership Essentials),並以此推出各項培訓課程。如:書法靈修、生命特質 S.H.A.P.E. 培訓、教牧得力講座、生命教練培訓課程等 (包括現有的書法靈修同學會、聖經宣講研學會及即將開展的生命教練同學會),以凝聚已有學員,讓他們有進深學習機會。期望在新一年度,繼續服侍牧者和教會領袖,建立健康教會。

  

drlau

 
「證主」培育屬靈領袖的特色,是以聖經為基礎,又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深入關係,在靈命與品格上影響跟隨者。除此以外,在領導及管理教會方法上,我們繼續以健康教會資源配套(40天運動小組材料)及網上學習平台(「健康教會事奉者網絡」M.A.T.C.H. Network),裝備超過1,200間次教會,建立達3,215名領袖及事奉者。

  

【PDF詳細版本】:187期《證主心》(共4.63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

生命培育 — 進入孩子的心


陳麗英女士與筆者示範如何聆聽對方的內心需要
陳麗英女士與筆者示範如何聆聽對方的內心需要

  

文:梁惠珍-副總監(教會事工)

日前看到某教育節目,展示兩個小孩情緒和行為的問題。兩個孩子來自不同家庭,父母都「講道理」,而孩子亦有乖乖聽話的時候。可是,當孩子遇到要求未能滿足,或是面對不願意做的事,便會大吵大鬧、哭號、不能專注、不可理喻;父母束手無策,十分困擾。

  

這是「情緒智商」(EQ)偏低的典型表現。現代孩子因家庭未能有效教導,而出現「三低」:低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抗逆力;其中低情緒智商與低抗逆力相連,前者不改善,後者亦不能提升。所以,孩子自小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十分重要。

  

有研究指出智能(IQ)對個人成就的影響最多約20%,其餘的涉及很多其他因素,當中以情緒智商(EQ)最為重要。美國加州註冊專業心理治療師陳麗英女士上月來港,為「證主」主領情緒智商(EQ)及「五種愛語」家長工作坊。陳女士指出,要幫助孩子提升「EQ」,竅門是「全家一起學EQ」。家庭是管理情緒的學校,要尊重對方的感受,了解、認同家人的情緒;與孩子、老年父母和諧相處,成為好的傾聽者,多溝通,有助培養管理情緒的能力。

陳麗英女士提醒家長們培育孩子必須要願意付出時間
陳麗英女士提醒家長們培育孩子必須要願意付出時間

      

坊間書籍都提供不少方法,幫助家長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可是,家庭教育家嘉卓文博士(Dr. Gary Chapman)叮囑我們,要注意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情感水庫,若孩子感到被愛,水庫便滿溢;若是空的,孩子便會出現行為問題。陳麗英女士亦提醒我們,若孩子不感受到被愛,可能是我們的「愛的語言」並不適合。她亦指出家庭中最重要的情緒就是「愛」,這愛是從神而來、無條件的。「愛的語言」不是基於對方有好表現,而是發自內心,這樣就能夠真正了解孩子希望用哪種方式被對待。

  

陳麗英女士為家長們提供了一些幫助孩子提升「EQ」及使用「愛語」建立孩子的實用錦囊。
【增進孩子EQ】:
1.  幫助孩子用說話將情緒描述(如傷心、失望、憤怒、厭惡等):可運用「情緒臉孔」圖片、情景討論、角色扮演、話劇等方式。
2.  分享家長自身感受。 
3.  訂下行為規範。
4.  以同理心聆聽孩子感受,善用「反映式」傾聽,如:「我明白你感到委屈,老師錯怪了你弄污牆壁。」讓孩子感到被了解和尊重,心情會變得舒暢。
5.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確定問題所在、尋求解決方法、評估建議的方法、實行已決定的方法、檢討。
6.  轉換正面思想,從不同角度思考事情,有助解決情緒困擾。

  

家長們聚精會神,學習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
家長們聚精會神,學習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

 

  
【運用「五種愛語」】:
1.  肯定孩子價值的說話,如:讚美孩子的特質,但不要在讚美後附加批評或指出不足。
2.  共渡優質時間: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呵護。
3.  身體接觸:如擁抱、坐在孩子身旁、讓孩子坐在你的懷中,但切勿以此發泄怒氣。注意女孩在11歲後開始自我認知,尤其需要父親的身體接觸,學習異性對身體接觸的尊重;男孩則不喜歡在同儕面前與父母有身體接觸。
4.  饋贈禮物以表達關愛:宜送孩子渴望的禮物,可以不花費,若合乎孩子的興趣,野花、彩石也可。
5.  勞動或服務的行為:父母要先立下榜樣,孩子才能學習服事別人;讓孩子做能力範圍內的事情;讓他們知道遇到困難可隨時找父母幫忙。
6.  發掘孩子的「愛語」:觀察孩子如何表達愛心,留意他們最常提出的投訴;可給孩子兩個選擇,如:要坐媽媽身旁(共渡優質時間),或願意幫忙家務(服務的行為)。

 

   

【PDF詳細版本】:186期《證主心》(共4.52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