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父親

226期《證主心》:跳出老爹 關係框


pexels-photo
Photo credit @Negative Space

跳出老爹
關係框
(226期《證主心》封面文章)
◎ 池麗華 【副總幹事(拓展)

「我們在天上的父」是主禱文的首句,指向禱告的對象。但不同人與這禱告對象的關係,會因其與原生家庭父親的親密度不同而有別。靈修導師潘怡蓉博士鼓勵信徒要超越自身的經歷,才能與天父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願今年父親節,你能經歷這份更新,作為禮物呈獻天父。

潘博士演繹我們與父親的親密結連,有幾個層次,包括身體、功能、智力、情緒、智慧、心靈。如果我們在原生家庭,能夠經歷上述各方面的親密結連,得著愛,我們的靈命會更健康。但很遺憾,因著在原生家庭所受的傷害,很多信徒在信仰上一直不能夠突破,這種傷害令我們不敢靠近天父。有人會視天父為一個嚴厲的暴君,或是一個奚落孩子的父親,或是一個缺席的父親。

一個能夠體會健康親密關係的孩子,就更能體會天父的不同屬性:祂是會保護及供應的天父;出於愛,父親會管教及督責;祂是一個會安慰鼓勵的天父;祂會接納我的軟弱,但亦會讓聖靈督責,改變我的軟弱。所以一個健康的兒女,會同時體會上帝是愛的上帝,也是塑造的上帝。

屬靈領袖除了是一位忠誠的僕人、親密的朋友外,更重要是天父的兒女,只有兒女才知天父的喜惡,因著愛,會以討天父喜悅為樂事。

【歡迎瀏覽:226期證主心 (4.71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聖地足印:【西乃山 – 曠野中的聖約與誡命】
sinai1
西乃山之行的主要目的,是要讓我們反省有否謹守、遵行神的律例和典章。

得力閱讀:【挽救閱讀誰有責?】
Senior woman with book
閱讀風氣不能只靠一年一度「香港書展」嘉年華式的活動去推動,而是要靠深耕細作。

展望中華:【建立福音小鎮】
IMG_6377
張牧師初到這村莊還是一名青年牧者,當時他就有一個夢……要使荒嶺變綠洲,人民的心靈由匱乏變成富足!

回應之聲:【老師不是教書】
DC45325
教育是生命感染生命!

活動焦點:【在聖地,那顆熾熱的心】
IMG_1453
今年夏天,你願意來追蹤耶穌和使徒的傳道足跡、心路歷程,讓自己經歷更新嗎?

事工情報 (2017年6月 – 10月):「證主之友」報讀該課程可獲八折優惠
包括「楊醫與你回歸聖言」、「聖經聖地」及「生活美學靈修」課程。

凝聚同行力量專版:【撐一個傳道人 牧養一群信徒
pexels-photo-129859
「神學院校畢業生,我撐你!」這亦代表著本會近年來回應內地神學生的屬靈需要,而推動贈書事工的目的。

廣告

領導力專版-禱告從爸爸跪下開始


mfe7JiU

 革新版《證主心》闢出領導力專版,定期出版,為領袖增值。

今天,培育領袖面對最大的挑戰不是知識的傳遞、技巧的熟練,而是建立靈命和品格成熟的領袖。這需要時間琢磨,並從生命師傅的榜樣學習,從林克華牧師的分享便能體會得到。

屬神的人(man of God)必定是禱告者(man of prayer),屬靈的領袖也必定是禱告的領袖。

摩西舉起的兩手(非約書亞的刀)決定了勝負;但以理每天三次在主前跪下才能勝任巴比倫帝國「政務司司長」一職;日理萬機的主耶穌比你或我更有藉口說:「沒時間祈禱」(借用Bill Hybels著作書名“Too Busy Not To Pray”),他卻選擇更多的禱告。
很喜歡多年前、葛培理牧師在美國佈道大會的一張海報,海報沒有奪目的圖畫或花巧的語句,只有葛培理牧師跪下祈禱的照片,寫上簡單Pray(禱告)一字,簡約之中叫人震撼。

筆者的先父也是牧者,深印腦海的境象,就是他每天清早跪下一兩小時的禱求。曾打趣的問他何來那麼多禱告事項,他的答案就是:弟兄姊妹及事工需要多得時間也不夠用!以前在機構事奉,每月也有一日「分別為聖」的同工祈禱日,領袖們深明禱告是事奉重要的一環。從前任職的教會,每週同工例會前也花上一個多小時禱告,主任牧師更提醒我們,需每日有系統地按會友名冊為當中數個家庭代求祝福,這些都令自己在牧職中一生受用。
(全文請參看「屬靈領導力」專頁

Ba_0066

筆者介紹
林克華牧師
林克華牧師,現為第一城浸信會牧師,畢業於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曾任職香港學園傳道會,並先後於美國及香港牧會,為美國宣道會按立牧師,事奉經驗包括網上神學、聖經翻譯及全球領袖高會籌委會等。

領導「心」法
C. Gene Wilkes, Jesus on Leadership

以兩種品格素質來辨別僕人領袖─謙卑和等待的能力。
Two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 qualities of a servant leader are hum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wait. 

屬靈領導力就是一種能影響別人,從未認識神到成為信徒,由信徒成為門徒,又由門徒到帶領團隊完成使命的特質。這特質需要在六個方面被培育:辨認呼召、品格建造、團隊領導、領導方略、持續得力及使命傳承。我們稱之為「領導六要」(The Six Leadership Essentials)。

【PDF詳細版本】:188期《證主心》(共5.86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

  

重拾管教


mgDxRjw

文:馬迅榮 - 項目編輯

    
教養孩子是近年不絕於耳的話題,很多研究和報導也顯示孩童越來越:任性、無禮、粗暴、成績好但不會自理等,這類特點可以繼續列舉下去,但每一項都在指向不可略視的核心—孩子明顯欠缺處世為人的管教;即使有虎媽狼爸,他們也只是學業成績上進步。

    

只顧學業當然造成不少問題,孩子需要各方面的培育。而且男孩女孩天性不同,相對而言,父母的職責和角色也有所差異。要在現今的文化洪流裡,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就得花費雙親不少力氣。個多月前,內地有女童毆打半歲嬰兒,更把他從高處拋下,事件令人震驚。或者我們不會認為家中的孩子會如此嚇人,但仍不能掉以輕心。

    

近期有電視節目,邀請男藝人和女兒,把父女間的相處放於銀幕。節目一出,反響甚大,不少批評女童的行為表現,事件甚至在網上世界延伸。女孩的父親馬上承認責任,這固然反映了父親在管教上的角色。而在節目裡,還有一個片段值得我們思考。

  

女孩在節目中曾說出對爸爸的印象:經常打電玩。這突顯了一個情況,縱使家長否認,但在孩子的心靈裡,父母確有可能因為工作、玩樂,或其他理由而疏於陪伴。「父親缺席」這情況已有很多人提出,但更重要的可能是:父親在孩子的生命和心靈缺席。這固然需要父親自省與改進,因為缺席了的父親無從管教,也令孩子的成長失去引導。《培育女孩》一書就提及不少父親在場的重要:  

  
【現在就成為她生活的一部份,不要等她到了十五歲,才想起要和她建立好關係。】

【不要容忍她的壞脾氣—現在不可以,十五歲的時候也不可以,這樣你們家就會太平得多。】

【絕對不允許她粗魯地和你或她媽媽頂嘴,也不可以向任何人粗魯地頂嘴,這很重要。】

【教導她耐心、善良、寬容,如果你現在不教她,將來你會後悔的。(p.152-154)】

    

簡短幾則就描繪了如果父親的角色失落,家中的女孩就有機會變得:使壞脾氣、粗魯,欠缺寬容。作者也說:「我要再次對母親直言:教養女兒,幫助她們成為淑女是你的工作。」(p.72)可見在管教的層面上,雙親的地位同樣重要。

    

我們的孩子未必會壞得傷害他人,而且不必在鏡頭下,我們也知道單說照顧女孩,背後已有不少學問。今天的父母又怎能不努力學呢?見微知著,如果你的孩子在火車箱裡失控,大叫大嚷;與其他孩子相處時又不懂得禮讓,或者就是警號,提醒家長重拾管教的權威,因為「上帝把你寶貝孩子成長發育階段的牧養責任交給你,孩子需要你完成這個任務,與此同時,有無數種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和珍惜方式,包括糾正他們錯誤。」(p.109)

  

  

【PDF詳細版本】:185期《證主心》(共5.16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

不想「缺席」.迎向改變!


IMG_1963

 

文:中國教會事工

 
天下的父母都喜歡陪伴在子女身邊,一天天地看著他們成長。可是,中國內地社會就有不少「流動家長」未能如願。隨著內地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城市能提供相對較多的工作機會和可觀的收入,大大吸引農民湧入居住。目前已有超過2.6億農民進入城市打工,他們成為城市中最龐大的流動人口,當中有不少民工是放下了家庭的父親。

 
最近,內地華東地區的一位同工跟我們分享,提到她的教會裡「缺席父親」的情況:「這裡是一個海島,島上信徒也不少,但男人大多數都離開海島到陸上工作,所以教會裡很多姊妹一年才能見丈夫一兩次,平日獨個兒照顧家庭及孩子,孤單地面對不少問題。孩子在『父親缺席』的環境下成長,心理和行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作為他們的牧者,真不知如何幫助他們!」

 
據我們了解,「父親缺席」這現象出現於內地不同地區的家庭裡,特別在有大量向外流動人口的鄉鎮和農村。這些家庭的孩子與父親一年只不過見面一兩次,平日由母親或祖父母照顧。他們缺乏父愛,也缺乏父權的保護和管教,成長中沒有建立足夠的安全感。為了生計及未來的生活,這些家庭逼不得已使孩子的成長受了虧損。

 
除了信徒的家庭,教牧同工的家庭也出現「缺席父親」。另一位華東區教會同工分享:「我一年有九個月在外面各省份的教會服侍,培訓工人,孩子及家裡的事務全交給太太打點。我真的感到虧欠家庭,特別是無法陪在孩子身邊,心裡特別難受。為著培訓神家的孩子們,我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了,求主憐憫我家!」兩年後有機會再與這位同工交談,他說:「我現在一年裡有一半時間可以留在家裡,主要因為我培訓了一些同工起來幫助我跑到外面培訓,使我不用再孤軍作戰。我現在可以在家陪伴兒子做作業了,太太也不用繼續承受太大的壓力!」

IMG_1959
普遍內地教會都出現一種現況:教會事務繁多,同工人手不足。加上中國教會傳統認為,放下妻兒來服侍教會是愛主和敬虔的表現,信徒也期盼他們的牧者能做到凡事以教會為先,否則就是不算屬靈和愛主了。可是,教牧面對實際的家庭需要,並從聖經中查考這方面的真理教導,發現一味事奉而忽略照顧兒女並不是神的心意,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才是出路。感恩看到既為父親,又是牧者的教會工人開始明白同時做好這兩個角色的重要!

 
經濟環境的改善,生活質素的提高,促使信徒更關注建立健康的家庭。現時各處教會的家庭事工已陸續興起,但缺乏人力及發展資源,包括培訓導師和屬靈書籍材料。教牧領袖和信徒要建立健康的家庭,才能對鄰舍及整個社區展示美好的見證,為社會帶來祝福。求主記念這事工的發展需要,從建立合符聖經的家庭觀和事奉觀開始,讓每位父親都成為孩子的祝福!

 
想支持內地教會的家庭事工發展(包括培訓和書籍供應)?請奉獻回應或跟我們聯絡(2748-2152王姊妹)。

 


【PDF詳細版本】:
184期《證主心》(共6.07MB)

  

 

【奉獻】
我們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工,福音工作得以持之以恆的進行,實在有賴您的參與和奉獻支持,願神賜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