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梁惠珍

兩性教育,刻不容緩


兩性教育,刻不容緩
(221期《證主心》回應之頁)
◎梁惠珍(「證主」﹚副總監(培訓事工))

在上月舉行的「關心孩子的性別成長」講座中,一位母親跟我坦言,她就讀小四的兒子常提及校內女生的喜好和日常生活,卻甚少提及男生;兒子平時亦喜歡照鏡和繪畫女生畫像,母親擔心他有同性戀傾向,故特意來學習。另一位母親則講述她兒子的一位男同學,在外國讀大學時已常穿女性衣服,畢業後更改作女性打扮及化妝,又正儲蓄,定意做變性手術。他不被家人和朋友認同,已甚少與人聯繫,只有這對母子願意接納他。我們近期開辦的親子課程中,亦接觸到類似情況的家庭。

近年同性婚姻立法的浪潮已從歐美席捲台灣,估計台灣的立法機關將在短期內三讀通過「同性婚姻」法例,影響將廣泛伸延至各類社會、文化及教育政策。屆時,不認同「同性戀」的人會被檢控,而在男女界線和性別認同模糊下,人將會活在不安中,無所適從。在香港,跨性別平權運動的思潮也開始滲入教會,而受影響的教會卻不知應如何處理。為了確保我們的下一代在性別身份各方面正確的認知,父母須要提高對同性戀的知識,在孩子形成和確立其「性別認同」的成長關鍵期,教育他們合乎聖經真理的性觀念,有效地發揮其兩性親職的角色。

請支持《天倫樂》「兩性教育」送贈計劃
《天倫樂》關注家庭中的性教育,計劃在 2月出版「兩性教育」專題,期望透過文字服侍父母,支援他們面對這個敏感話題及在教導子女上的挑戰。是期內容將包括:《聖經》中的兩性觀、家長如何傳遞正確兩性觀、如何建立孩子的性別認同,及如何面對孩子喜歡同性,並會有「性教育疑難」問與答等。

送贈計劃:免費送贈給全港的教會、小學及幼稚園的家教會,與及家庭服務中心,合共2,800個單位。有需要的單位可登記索取最多50本,以派發給其接觸的家庭,傳送祝福。預計須額外加印20,000本,印刷連郵費、運費,並會舉行一系列公開講座,總支出:HK$65,000.-。

 網上奉獻:登入 http://bit.ly/hf188_donation,選「天倫樂」家庭事工,填寫所需資料便可。

廣告

有家不願歸


5b
有家不願歸
溝通失效不代傳,群學同行尋突破
(218期《證主心》凝聚同行力量)

◎ 訪問及撰稿:丕清

_mg_0037-%e8%a4%87%e8%a3%bd八年來,梁惠珍女士(Peggy)出任證主副總監(培訓事工),與香港的教牧同行,關心家庭健康成長,因為家庭是神在世設立最基本的群體單位。她體會在社福界家庭治療的限制,只能幫助受助者解決當刻的問題,未能傳授有效方法,持續改善家人關係。究竟可如何釋放每一對夫婦的正能量,在教會中彼此群學同行?

她認同何述群博士研發之「反思對談」施教及溝通方法適合後現代處境,因此她便忠心地進行籌劃、推廣及籌募經費。她看見上帝大大使用此事工,多年服務超過2,600位學員。有夫婦和家長完成基礎課程後,主動報名進階班,有些更在基礎班任組長傳承精要。她回想一位丈夫學員的轉變,令她感動不已。

那位先生覺得太太不願與他說話,情感漸冷淡。他在基礎班小組群學組中,得同行者的回饋,意識自己是個極端外向者,喜歡以說話表達,甚至不能自制。他察覺問題源頭是「自己」,便主動找專業人士處理過度活躍傾向,最終脫離了困局。

Peggy又看見親子同樣出現溝通問題,父母忽略按孩子的性格特質教養他們,而負面情緒會影響孩子智力發展。她聽到家長的呼喊,便計劃推動訓練組長和教練,以滿足教會內眾多家長的需要。

Peggy相信以聖經真理為根基的「反思對談」法,能令溝通失敗不代傳。而透過推動群學同行,更能在重建家庭關係上重尋突破。為了裝備組長及教練,她要招募領袖,出版教練資源套,製作視聽教材及研習個案,還須為事工籌募研發經費;而身為母會執事及部長,她須兼顧教會事務,故常要一天「走幾場」。

在勞碌中她仍堅持,要改變社會的撕裂,教會內世代的鴻溝,要由家庭教育開始;在性格各異的家人中,在多元聲音中,我們須要培訓更多懂得創造對話空間的人才,在家庭、教會及至社會中,作和平之子。

現今家庭面對很大挑戰,扭曲的價值觀及社會歪風嚴重影響婚姻關係及下一代成長!

「證主」致力推行更多「反思對談」親子、夫婦及「兒童生命價值教育」的訓練,透過訓練牧者、家長和導師,促進家庭關係,進而建立孩子的生命質素。Peggy承擔「項目統籌」與團隊同工推動健康家庭事工、維護家庭價值。全年「反思對談」事工、「天倫樂」雜誌出版事工之項目團隊同工薪酬,所需經費共為港幣HK$720,000。

若有感動奉獻支持:
網上奉獻:「證主」網站「付出GIVE」,進入「網上奉獻」頁,按「網上奉獻」,選「同工薪酬」。

【歡迎瀏覽:218期證主心 (5.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

教牧領導力發展日2016


new-web-banner
教牧領導力發展日2016
牧場・職場──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
(217期《證主心》培訓事工專版)

◎梁惠珍 (副總監(培訓事工))

情緒健康的領袖能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特質和強弱項、勇於面對挑戰、承認自己有限制,並願意對己對人負責任。他們擁有設立工作與人際界限的技能,有方法避開怒氣與反彈的衝動,懂得消解負面情緒,在低沉時自我安撫。在自救之餘,還能改善團隊關係,建立健康的職場文化。教牧的職場是教會,在教會作帶領,可是他們的情緒健康常被忽略,有見及此,今年的「教牧領導力發展日」便請到來自不同專業範圍神學院老師,從四個方面分享如何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

1. 第一講:培育自覺力(self-awareness──成熟領袖得力秘訣(呂慶雄博士)
借用美國柳樹溪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在2015年全球領袖高峰會提出領袖有五種「無形的領導力」的內容,討論自我覺察的重要。近年不少領導學的討論也提到領袖必須操練自我覺察的能力,以了解自己的情緒、性格、社交如何及為何受到成長經歷及環境的影響,從而追求改進。人人都有盲點,作領袖的必須虛心向同儕求問,以認清自己的盲點,避免受盲點所引起的重複性負面情緒所影響,破壞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

2. 第二講:愛人如己vs 過己vs不如己?!(陳敏斯博士)
引用美國華頓商學院著名教授、暢銷書《施予與支取》(Give and Take)的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同一次領袖高峰會演講「給予:領導新觀點」中所倡議的內容,提出須要留意在團隊中有索取者、給予者及互利者三種成員。健康的工作環境需要有健康的團隊關係,如何找出團隊成員的不同特質,透過建立「互惠圈」的概念來塑造健康的團隊,建立互相支援的文化從而減少因衝突帶來的破壞。

3. 第三講:教牧同工的情緒與靈命健康(屈偉豪博士)
教牧不是超人,就算每天親近神也有承受不到壓力之時,可是在教會中有多少人會認真地關注教牧的情緒健康?屈偉豪博士從實際處境的層面,針對教牧的情緒健康提出可行的操練,包括:學會善待自己、從健康人際生活享受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等。並建議效法耶穌安排時間專心工作,學懂說「不」,以製造更多寧靜空間去親近上帝,讓心意更新而變化。

4. 第四講:如何牧養面對職場壓力的弟兄姊妹(伍潘怡蓉博士)
職場為人提供生活意義與貢獻社會的滿足感,但也是信徒的壓力源頭。不少教牧常被埋怨不明白弟兄姊妹在職場中的掙扎,而教牧也苦於未能動員更多信徒參與事奉。其實,同工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具體有效的方法牧養在職場中掙扎的信徒。為此,伍潘怡蓉博士提出六方面的反省與可行的建議,讓教牧回應會友的需要,包括:加強職場人士的宣教心志、以職場的掙扎經驗為起點、雙向交流、培育多向度智能、開創退省空間及覺察神在職場中的塑造。

今年的「教牧領導力發展日」於9月21日(星期三)舉行,以「牧場‧職場──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為主題,分別由自覺力培育、團隊建立、情緒輔導和心靈導引四方面,帶出「職場‧牧場」的主題信息。講員包括:呂慶雄博士(「證主」副總幹事〔培訓〕)、陳敏斯博士(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屈偉豪博士(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及伍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實踐科〕)。

教牧領導力發展日這席靈筵已經預備就緒,謝謝教牧同工和信徒領袖踴躍赴會,一同持續學習,互相激勵!請為21/9(三)的聚會禱告!

「不斷反省自己的領導力,在可發揮的地方盡力領導,在不能有所為之處收斂,能屈能伸才是好領袖。」(《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

【歡迎瀏覽:217期證主心 (5.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度身訂造,服侍堂會


20160407_104223
度身訂造,服侍堂會
(216期《證主心》培訓事工專版)

◎ 梁惠珍 (「證主」副總監(培訓))

堂會成長沒有特定方程式,但應有正確的健康教會觀,把持上帝所賜的獨特使命,回應時代的需要。本會堅持與堂會同行,並提供多元化服務,為個別堂會提供度身訂造培訓配套,包括訓練及屬靈資源供應。

(一)崇拜講道
按教會、家庭、宣教等主題,為堂會提供領會服務。

堂會回應:
事奉主日——牧師能夠針對教會需要(邁向百人教會)來鼓勵會眾,能振奮會眾傳福音及事奉的心!

牧師的預備十分充足,早於一星期前已來電查詢教會的需要,是一位十分細心的牧者。

到會書攤書籍種類齊備,有新出版的書,有特價,非常好!而且運送交收也很方便,謝謝!

家庭主日:母親節——最深刻是見證的部分,特別是講員能體恤年輕人的需要,關懷身邊的人。書攤有關家庭的書很全面,給予弟兄姊妹很多的選擇。

「為友誼奮戰」——最深刻是弟兄姊妹相處之道,有很多具體提醒,如「是非」之定義、五大法則。

(二)包班課程
夥同教會裝備信徒。本會提供各類型的課程,包括:領袖訓練、家庭事工、差傳及認識聖經聖地等。

20160123_124302

堂會回應:
內容太豐富精彩,導師很有passion,如果能增加時間學習就更好。

實際個案分析有助夫婦及親子反思,學習有效的溝通之道。

有一間小型教會曾經歷內部分裂,經過培訓課程後,部份參加者表示:「更認識自己,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事奉,有助教會發展。」傳道人也表示,他們已另安排時間,再次深入討論課堂所學的,大家可以更互相了解和彼此建立。

(三)包團
帶大家到聖地重尋聖徒腳蹤,或到國內探索先賢的宣教路。甚至可按堂會要求製定行程。

20151207_155812

包團回應:
欣賞證主按本堂需要而設計行前培訓課程,裝備弟兄姊妹相關聖經知識,加上行程切身經歷,情理兼備,學習聖經效果更佳。

證主提供的行程手冊內容豐富,涉及走訪之地的歷史、背景至聖經教導,這比其他機構優勝。

本會的專業導師具豐富經驗,善於互動導引,結合生活實際場景及應用,啟導及感染學員活學活用。

講師名單包括(按姓氏筆劃排序):尹祖伊先生、池麗華女士、何述群博士、吳李金麗師母、吳炳華牧師、吳庭樑牧師、呂慶雄博士、林榮樹牧師、梁惠珍女士、許志超博士、黎錫華牧師、陳錦萍女士、楊榮軒博士、劉忠明教授、鄭佑生牧師、鄧兆柏先生

若教會需要領會服務,讓不同的牧者領袖透過講壇信息牧養教會肢體,可聯絡吳姊妹(rejoice@ccl.org.hk)。如欲查詢各項牧者和信徒領袖的培訓包班,可聯絡謝姊妹(jennifer@ccl.org.hk)。電話:2725 8558。

【歡迎瀏覽:216期證主心 (5.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父母改變.喜上眉梢


IMG_8450
父母改變.喜上眉梢

324ab5c072544b4770a95cb61548d9d9
◎ 梁惠珍 ( 副總監(培訓))  右一

** 2016年4月《證主心》(212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212期證主心 (5.28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在一月底舉行的「反思對談」家庭事工分享會暨籌款聚會上,多位家長都分享到「反思對談」對她們的家庭帶來了明顯而積極的改變,令人感恩。

一位學歷高而放棄了事業,在家教子的母親,兒子就讀小五,面對應付升中呈分試。因兒子的功課和溫習問題,在相處上出現了張力。她受到何述群博士在「反思對談」親子課程中發出的挑戰性問題所衝擊,曾經情緒波動,後來得到同行者的支持,嘗試相信何博士的提醒,承認自己在養育兒女方面的不足和限制,開始突破自己,在功課以外的方面留意兒子的優點,並以真誠的態度讚賞他,又學習進入兒子的感受和經驗世界去了解他。在功課上,她嘗試與兒子每日一起看功課表,協助他計劃做功課的先後次序,終能令兒子加快完成功課, 並且舒緩了緊張的親子關係。

孩子是獨立個體,他們對每件事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做事及表達方式的。在親子課程中,家長意識到教養孩子,抱有正確的心態是最重要,加上有效的方法,就會成功。

不少家庭現正處於教養子女困難和夫婦關係惡劣的狀況,極需要從課程中學習自救,及在教會建立友儕同行的支持系統。本年,我們會開辦20班「反思對談」基礎及進階課程和多個講座,裝備家長和夫婦,與家庭同行,十分需要你的支持!請紀念我們的服侍,支持「反思對談」家庭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