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林榮樹

紛亂聖誕的盼望


dsc00385
紛亂聖誕的盼望
(220期《證主心》封面文章)

◎林榮樹牧師 (事工顧問)

「平安夜,聖善夜……」好一首聖嬰誕生的名曲,讓人千秋萬載慶祝和平之君在普天同慶的日子中進入這紛亂的世界,提供世人真正平安。但何以二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世界仍紛亂莫明?小僕撰文時正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翌日,傳來全球股市波動,美國人民到處上街抗議,連高度民主的美國亦經歷前所未有的社會撕裂,雖有社論安慰民心說:「狂人再狂也不能為所欲為」,人民卻拒絕接受安慰……而我身處的香港亦正在人大釋法的風波中打轉!任誰是下屆特首,亦難扭轉大局。而從事國內事工的機構,今年聖誕看來也要在更收緊與更受干預的憂慮中渡過。

其實歷史上第一個聖誕前夕何嘗不是充滿驚濤駭浪呢?我彷彿聽到馬利亞急叫:「約瑟啊約瑟,我忍不住了,BB要出來了!」而身為木匠的約瑟仍是滿頭大汗地尋找安身的地方,連嬰兒床也來不及做呢!

廿八年前的聖誕亦是小僕終身難忘的。那天晚上,我獨生的愛子從內子肚中鑽出來,但內子隨即經歷流血不止可致命的DIC,險些兒喪命,險死還生,最後止血的能力奇妙地回來,平安地免去一死!亦免去我一生在得子失妻的痛苦中渡過!感謝主在平安夜救我一家脫離生離死別的痛苦!

「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天使二千年前的歌聲仍響徹全球,我們仍然相信賜下新生王的上主是以馬內利、與我們同在的神,繼續賜下超越環境的真平安!一如每一個的聖誕,我們在神喜悅的平安中盼望著神國全然平安的來臨!

【歡迎瀏覽:220期證主心 (5.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專題:【家庭友善,平衡有道】
whatsapp-image-2016-10-25-at-18-01-27
基督徒老闆或管理者應從制度上提供人性化家庭友善政策,釋放員工生活空間,讓他們做回一個「人」!

培訓事工專版:【靈與美】
SONY DSC
靈修的目的是與上帝親近,能夠明白上帝的性情和心懷;若是這樣,靈修豈是那樣「死板」的呢。

中國教會事工專版:【圖書,無言的祝福!】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透過門訓或查經材料來建立團隊,之後跟團隊合作,服侍年青一代。若能在培訓中心的圖書館增添圖書類別及數量,特別是門訓及查經材料,便可大大地裝備神學生,帶領弟兄姊妹學習。

回應之頁:【相遇書展風雨路──第32屆基督教聯合書展後記】
14724510_1438305136194626_4850604531418489774_n
我們在逆境中仍硬著頭皮地苦拼,不是因為阿Q地相信「神必保守」,而是不敢輕忽起初從上帝所領受的使命──「以文字培育領袖,叫領袖從閱讀得力,在生活、家庭、教會發揮影響力」。

出版事工專版:【風雪不能蓋過的生命熱情】
SONY DSC
呂牧師的熱情促使他走進人群、講道教學,也同時催迫他沾手教會行政,以合乎真理的方法處理如事工分配、帳目管理、同工關係等棘手事情。

凝聚同行力量專版:【培育能閱讀時代的機構同工!】

SONY DSC

面對時代的種種轉變,不論是信徒還是機構同工都要具有時代觸覺,並要在各方面好好裝備自己,以回應社會的需要。

 

廣告

堂會聖經教導不能外判!


ce-web-banner2
堂會聖經教導不能外判!
【215期《證主心》培訓事工專版
◎ 丕清撮錄

較早前胡志偉牧師談到〈再思堂會的聖經教導〉,文中胡牧師指出聖經教導應以堂會為本,信徒就是聖經教師,聖經的教導與實踐,不應「外判」給神學院或機構。1

YMCA基督教事工學院教務長李富成傳道指過去十年基教外判多了,不少事奉者學習只當作「進補」,讀完返回堂會甚少實踐教導,失去教學相長的群學效應。信徒若沒有堅實的聖經基礎,如何判斷是非?教會經常要回應社會議題,這要回到神的話語上,才能有辨別的能力。教會要重新呼召領袖不單肩負起治理性的職事,更要委身教導性的職事,以致教會不單傳揚,還能傳承。

「證主」事工顧問林榮樹牧李富成師,亦強調群羊的成長沒有教導是不能「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西一28)「勸戒」和「教導」是牧者必不可少、責無旁貸的工作。屬靈生命需要有符合聖經的教導和培育,才會健康成長。

(本文撮自〈證主心〉網上文章〈基督教教育,還有市場嗎?做還是不做?〉
https://ccheart.wordpress.com/

1 原文刊於〈使命與領導〉(第45期),2016年5-6月

在6月10日基督教教育專業文憑課程發布會上,「證主」副總幹事(培訓)呂慶雄博士介紹,新推課程的目的是為教會培育人才,藉基督教教育,讓教會能在穩固的聖經教導基礎上持續增長與發展。此課程提供相等於學位水平的基督教教育理論及實踐訓練,重點培育有潛質作教導人員的事奉者。

課程特色包括:
. 學員可按需要自行釐定學習進度;
. 以聖經為基礎,著重個案經驗分析,理論與實踐並重;
. 教學方式切合都市人的學習文化—
– 跨平台學習
– 按學生的性格和學習風格施教
– 因材施教
– 活學活教
– 學以致用
. 著重師徒關係,以生命影響生命

多角度了解需求
呂: 呂慶雄博士(「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李: 李富成傳道(YMCA基督教事工學院教務長)

問: 入學資格由高中畢業起,如何照顧學員參差水平?

呂: 此課程以小班授課,希望照顧到不同背景學生程應,而重點在理論、經驗結合,評核會看學生學以致用實效。
李: 此為橫向學習模式之一,學員透過課堂活動,觀察老師回饋,在群學中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實時學習(相對於網上學習)之威力。

問: 可否只修讀其中一科?
李: 可以。明白在職人士在工餘修讀需要有彈性,但我更鼓勵先嘗試,若覺合適,可完成整個課程,因香港需要一班有心基教的人,凝聚起來為信仰傳承努力。

課程及報名詳情:
http://www.ccl.org.hk/cepd

【歡迎瀏覽:215期證主心 (5.83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基督教教育,還有市場嗎?做還是不做?


CE Web Banner2

基督教教育,還有市場嗎?
做還是不做?

採訪及整理:方奕楷、黃宇明

受訪者:
李富成傳道_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事工學院教務長
李富成傳道(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事工學院教務長)

呂慶雄博士_領導力培訓學院院長及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呂慶雄博士【領導力培訓學院院長/「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林榮樹牧師博士_證主事工顧問
林榮樹牧師/博士(「證主」事工顧問)

較早前胡志偉牧師在《時代論壇》(5月13日) 談到〈再思堂會的聖經教導〉,文中胡牧師指出聖經教導應以堂會為本,信徒就是聖經教師,聖經的教導與實踐,不應「外判」給神學院或機構。(原文刊於《使命與領導》(第45期),2016年5-6月)

以堂會為本,推動有效聖經教導,需要裝備堂會本身的聖經教導者,不限於教牧同工,也讓信徒「落手落腳」來「做神學」。具多年性格學及基督教教育經驗的林榮樹牧師指出:這是「改變生命的實學」!

在現今「專業外判」的文化下,近日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事工學院、福音證主協會及領導力培訓學院合辦「基督教教育文憑」課程,推動堂會培訓聖經教導者。還有市場嗎?若沒有市場,做還是不做?

堂會為本的合作契機
李富成傳道,當了21年小學校長,退休後有機會到基督教事工學院服侍,他指出教會多年現象──信徒「前門」入,「後門」流失──是門徒培育的問題,教會要反思教導是否與社會及時代脫節?
他期望此文憑課程除了提供教與學的裝備,同時如石投大海,產生漣漪效應,凝聚有心人,也凝聚經驗和資源,呈現不同堂會推動基督教教育面貌,取長補短,互動學習。

但李傳道指過去十年基教外判多了,不少事奉者學習只當作自己「補身」,讀完返回堂會甚少實踐教導,失去教學相長的群學效應。呂慶雄博士也有同感,更指出神學院或機構辦課程雖然有一定的質素保證,但卻不能代替堂會發言。可悲的是不少弟兄姊妹擁有很多基督教詞彙,但卻不求甚解。返教會多年,但連一次整本聖經都沒有讀完。

要培育下一代聖經教導者,需有百年樹人的心志。做還是不做?

昂貴的生命建造工程
李傳道強調,信徒若沒有堅實的聖經基礎,如何判斷是非?教會經常要回應社會議題,這要回到神的話語上,才能有辨別的能力,不似小孩被歪風所搖擺。教會要重新呼召領袖不單肩負起治理性的職事,更要委身教導性的職事,以致教會不單傳揚,還能傳承,信仰透過有效媒介來達成生命培育,這是昂貴工程,但不得不做!
林榮樹牧師,作為堂會牧者多年,亦強調群羊的成長沒有教導是不能「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西1:28)「勸戒」和「教導」是牧者必不可少、責無旁貸的工作。屬靈生命需要有符合聖經的教導和培育,才會健康成長。

昂貴的生命培育工程,是身教言教的感染,做還是不做?

生命師傅的傳承
幾位受訪者都不約同指出,這個課程是在培育同行者。記起上一代教會中常出現的哥哥姐姐,與年輕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是信仰的同行者,是信徒的生命師傅。

另外,家長亦是孩子的生命師傅,家庭是另一個使命傳承的重要場景,林榮樹牧師指出這是婚姻與家庭的教育。他認為親子的關係若是健康,施教就事半功倍。師母何述群博士在親子事工方面服侍多年,她體會基督教教育在家中的重要。父母作為施教者,他們的婚姻是否健康是有效施教的關鍵。研究多年性格學的林牧師更指出家人不同的性格是影響關係的重要因素,彼此認識和調節是一門學問,所以也會在課程中與師母伙伴教學,讓學員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性格與婚姻及親子關係。

現今生命師傅同行,挑戰關係委身,做還是不做?

堂會推動策略
對忙碌都巿人,重視時間的成本效益,此文憑課程提供認可證書,與神學院接軌,相信對教會及信徒來說也有吸引力。
但小堂會如何起步?李傳道鼓勵小堂會要1+1報名參加,學習後牧者與領袖返回堂會協作推動,但不一定搞「大革命」,因堂會是否準備好(readiness)十分重要;先找出合適的牧區作為試點,推動聖經教導,有成效後再透過這些好例子(good practice)延續推動下去。呂博士也指出最終要影響的是堂會的系統,即是整體的牧養架構,才能產生深遠的果效。

林牧師補充,此課程的關鍵是「按格施教」,學員首先要在課程確認自己的特質、性格和學習風格,從而學習如何按他人的特質作適當的培育,以避免強迫性的倒模式教育,讓每個人都能按創造主所設計的特質活出主所旨意的真我。

李傳道和呂博士用八字真言形容這次合辦課程;「聖經教導‧信仰傳承」!
林牧師指出這是「改變生命的實學」!
在人眼中,這課程是個冒險,會反問:基督教教育還有市場嗎?
若沒有市場,但卻認為是對的,做還是不做?

※ 採訪及整理:方奕楷、黃宇明

按此:下載文章
認識「基督教教育專業文憑課程」:http://www.ccl.org.hk/cepd

按主道作教練


cover photo

** 2016年5月《證主心》(213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213期證主心 (4.92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小僕的獨生愛子是Christmas baby,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從媽媽肚中鑽出來。自此我與內子就呵護備至的照顧他,供書教學。親職似是至清楚不過的,但後來我的腦袋想不通:究竟親職的首要任務是甚麼?作為基督徒,與其他父母有何分別?我們的「天職」是甚麼?

極重要的示馬1莊嚴的說:「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申命記六4-9)再加上主耶穌最大的誡命教導我們「愛人如神」地愛人,止於至愛(約翰福音十三1,愛到底)。因此父母在子女身上作出最大的貢獻——作他們的生命教練和師傅2,並催使他們以愛神愛人為人生的最高目標。

而最首要是操練他們愛上主。家庭是透明的環境,有如主耶穌與門徒共眠共吃共生活一樣。父母愛主多少,如何在人生態度與接物待人上表彰這愛,他們都收在眼簾。這師傅式*的人生訓練非父母莫屬,不能假手教會或學校。

聖言更告訴我們「教養孩童走當行的路(way)……」(箴言二十二6),意謂按上主賦予孩子的個人特質(his way) ,去訓練、發展孩子獨特的才能與性格(S.H.A.P.E.) ,與他的同行,作他心靈的伙伴和導師,「代理」天父給父母的產業,成為滿有基督樣式的敬虔後代。讓我們都努力作孩子的生命師傅,不負主所託!

1示馬(Shema)從申六4這節經文的第一個希伯來字(「聽」)引申而來。虔誠的猶太人每天背誦示馬3次,成為他們敬虔生活的一部分。資枓取自《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2嚴格來說「教練」與「師傅」二詞定義不一,本文籠統泛指他們導人的身份和角色。

專題:【領導,是上帝的召命?!】
_D9A2055

摩西只看自己的「不能」,上帝卻要摩西轉眼看那召命之主,而且祂在摩西未出生以前,早已為他預備了亞倫作為他的同工和代言人。

培訓事工專頁:【對不起,媽媽錯了!】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在育兒路上,再溫柔仁愛的父母也曾做過不該做的事。犯了錯願意承認,並真誠而勇敢地向孩子表達,這是愛!一個勇於認錯的人,他懂得甚麼叫尊重別人,顧惜受傷害之人的感受;他同時亦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中國教會事工專頁:【獻上五餅二魚】
出利 T監獄書信 - 教師本

時間流逝並沒有沖刷掉有心人在「活道」事工留下的印記。神曾差派不少主內肢體來參與事工,每一位都是默默付出時間和心力。

回應之頁:【立志活出「領導的召命」】
IMG_3068
上月十七日本會舉行了45周年感恩會暨異象分享會,出席者給200人,大家同心領受由李思敬牧師以「領導的召命」為題的宣講。鄧兆柏總幹事介紹未來五年事工發展包括:「活道」聖經教導課程;出版簡體字書總數達200萬本;以「得力閱讀」支援30萬門徒帶領者;發展「領導力培訓課程」配套及領袖得力資源網,幫助領袖在家庭、職場、教會及社會不同平台活出召命。

事工情報(6-8月):特別推介
按此瀏覽:「更新基教‧活出召命」異象分享暨基督教教育專業文憑課程發佈會

出版事工專版:【領導的危與機】
SONY DSC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徒開始抱怨教會領袖有德無能,大家不再相信「好人」必然是好領袖,甚至認為好人一般沒有領導力。

凝聚同行力量:【不能缺少你】
excited young graduates

神學畢業生迎向牧養之路,他們自覺知識和靈命的不足而感到憂心忡忡。我們送贈的套裝書或不能直接給予完美答案,卻成為重要的記號,是上主透過弟兄姊妹的鼓勵和祝福。一個月後,畢業生便開展上山下鄉、出城入城的牧養服侍。

你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


427icon「你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這個問題對於教會內不少領袖來說,是一個經常反問自己的問題。缺乏有效的事奉團隊,教會內的眾肢體都亦不能持續得力,大大影響屬靈成長和教會作為基督地上代表的影響力。近日由福音證主協會舉辦的【如何搭建高質高效的事奉團隊】教牧得力講座,有60多位教牧及領袖參與,關注以下問題:究竟現時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地領導堂會呢?

聚會當日,我們從教新2014的調查報告教牧轉職的議題作為開始,探討現時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失效的現象,從而尋求成因與改善的建議。

IMG_0709
13076740_10156902824130790_4057470975724587667_n
由失效到有效
講員劉忠明博士(《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作者)提出領導團隊是否有效,是基於有否弄清楚團隊中的關係和角色–如何按同工、長執的長短互補、協作。當中牽涉的包括架構是否有效和有彈性、召命與責任是否配對合適、事奉有否帶來激勵和滿足感。他強調同工與長執間需要互相守望和彼此互補,有需要時應按團隊各人的長短作出架構上的調整,目的以建立門徒為首,事工為次,以達致互相牧養,從而刷新異象,領受主給這群體的召命。

IMG_0720a
由個人召命到團隊成長
呂慶雄博士(《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作者)接著提及召命和個人特質的確認,並按階段重索和整合,加上彈性的架構與系統,可讓領䄂能更自然流露生命的事奉,從而讓團隊一同成長。教會如果側重傳統某些事工,而忽略團隊各人的特質,有可能發揮不到別同工、長執的特質,團隊的屬靈生命亦會受損。在培育整全領袖的規劃時,要以門徒訓練作起點,按特質設定角色(崗位)的合理期望,並在架構與系統上,留聖靈工作的空間,以至彈性地達致創新。

IMG_0725堂會實戰分享!
回應部份,由游淑儀牧師親身分享宣道會屯門堂的實戰經驗(她教會創新的經驗也記在《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一書中)。他們發現在更新理念的同時,也必須調整教會架構,才能持續幫助信徒找到特質並發揮所長。在更新後的團隊,著重溝通時彼此的信任,特質充份的發揮,並為事奉提供需要的空間和鼓勵。她提出有良善的溝通(技巧與態度),持續屬靈的餵養,並藉著諦造輕鬆的溝通文化,對團隊的成長和合一性極有助益。

參考書:《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

45th領導由心cover_awIMG_0702

在完結前,同工介紹了一系列課程,也預告是次講座將會舉辦「信徒領袖篇」:

日期:2016年6月6日(星期一)
時間:7:30pm-9:30pm
地點:香港浸信會學院應用神學教育中心
(九龍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8樓會議室)
費用:全免(歡迎自由奉獻)
講員:劉忠明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證主」董事會主席】
—期望管理與高效團隊
呂慶雄博士
【「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實踐召命與高質團隊
回應:游淑儀牧師
【宣道會屯門堂堂主任牧師】及事奉團隊
—堂會實踐經驗
報名方法請留意日後公佈。
查詢:2725 8558 謝姊妹
電郵:jennifer@ccl.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