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呂慶雄

轉化城市 始於個人反省


SONY DSC
◎ 領袖們分組討論,交流意見

轉化城市 始於個人反省 — 許尚威 項目統籌
(225期《證主心》回應之聲)


「領導力培訓學院」主辦的領導力培訓於早前圓滿結束,來自內地五大行政區十一個省份的50多位教牧及商人領袖,參加了主題分別為《如何為你的城市帶來改變》及《你能透過你的企業/事業,為你的城市帶來甚麼改變?》營會。營會採用全球領袖高峰會內容,卻又進入與會者的文化處境,針對內地領袖的需要,適切地加插本地的教導模式及專題講解。會上播放2016年全球領袖高峰會錄像,再由「領導力培訓學院」院長呂慶雄博士、講師楊榮軒博士作帶領,並請來豐富經驗的導引者主持分組討論。

一位從事直銷的弟兄分享,他一直為賺取利潤拚命工作,這次的培訓卻給他安靜反思的機會,回想自己把大部分時間都投放在工作上,讓他感到要重新規劃人生,善用時間在有益的地方。
來自華東教會的一位弟兄分享,他從前沒有考慮、甚至是忽略了個人的反思,但這次學習的每一段錄影片段都很觸動他。每段影片播放後,他都把內容與自己的服事範圍連結:回去後要怎麼調整負責的團契?整個教會的服事又該如何調整?這些實際的觸動,使他大有收穫。

在眾參加者的回饋中,我們發現他們較少從個人出發反思生命和信仰,以至忽略作「領袖」的位置及其影響力,甚至商人領袖也從沒想過如何把握他們具備的條件,去影響身邊的社區,因此需要我們發在職場上如何多走一步,作更好的見證。為此,我們正考慮未來在內地不同地區舉辦同類型的訓練。

SONY DSC
◎  引導者以「扭氣球」的比喻帶出執行力的重要性

【歡迎瀏覽:225期證主心 (4.66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廣告

「傳承」迫在眉睫



Photo credit @ 2jenn / stock.adobe.com

「傳承」迫在眉睫
(224期《證主心》封面文章)

◎ 呂慶雄博士【副總幹事(培訓)】

今天是華人教會第三波的交棒接棒潮,過去華人教會多不思考「領袖傳承」這題目,以為神必預備,惟如今交棒期迫在眉睫,接棒者還未「現身」,如何是好?理想的交棒,當然是從內部提升較外聘領導同工好,因在文化延續、團隊士氣等發展都較理想。由此可見健康的傳承需要計劃、部署、訓練及教育的。

至於年紀問題,箴言早有提示:「強壯是青年的榮耀;白髮為老人的尊榮。」(箴二十29)年輕、年長各有所長,對教會、機構同樣有貢獻。年輕的有創意與衝勁,敢於嘗試;年長的經驗豐富,智謀與人脈都是年輕人的助力。健康機構需要以老帶新,同時又放手給接班人作新的嘗試。
長遠來說,交棒給40至45歲之間的「年輕人」,對教會發展也較為健康。或許有人會擔憂他們經驗不足,但經驗累積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不堅持持續學習、沒有反思能力,大概也不會長進,再多幾年經驗也是徒然。只要他們對改變持開放態度,又擁有一定前線及管理經驗,應已有一定「本錢」持續成長。只要繼續整合經驗,他們便能在領導崗位上推陳出新。

每一代接班人都需要有「交棒意識」,即建立傳承文化,這應是教會文化的一部分,包括現時在位的領袖、執事同有這意識才能推行。畢竟,交棒與接棒的訓練,並不是接力賽訓練,多練幾次便有默契。培育領導人才、把教會的召命傳承下去,需要整個教會的管理文化,甚至架構也要更新,這改革是由門訓開始的。

「證主」今年五月的教牧得力講座,將以「傳承」為主題,而九月的教牧領導力講座將以「召命」為主題。我們深盼藉各講座和課程,讓教會能「領袖傳承.活出召命」!

【歡迎瀏覽:224期證主心 (5.34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得力閱讀:【基督王國夢
rust-king-iron-bronze
內地近年出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那麼,作為基督徒,我們的夢又應該是甚麼?

人物專訪:【傳承斷捨離—池麗華女士交接社長崗位 】
_D9A2565
馮肇熙先生由三月起接替池麗華女士,成為證主出版社新任社長。
池女士接受訪問,剖白傳承崗位的心路歷程。

展望中華:【在寒冬中惦記他們】
盧傳道02
華北地區的冬季,天氣份外嚴寒,空氣質素又不佳。
然而,這些天氣狀況,不能阻隔我們對內地傳道人的惦念。

回應之聲:【馬丁路德是反猶主義者?
IMG_3448
馬丁路德一直盼望猶太人歸信基督;但或是源於對現實的失望……
在〈猶太人與他們的謊言〉一文裡,大肆抨擊不歸信基督教的猶太人,
令人認為他是反猶主義者。

活動焦點:【薪火為道承傳】
jamie-street-103061
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
引發宗教改革……今日,我們又如何把信仰使命和異象承傳,
讓福音的火延續下去?

事工情報 (2017年4月 – 7月):「證主之友」報讀該課程可獲八折優惠
包括最新「生活美學靈修」課程。

凝聚同行力量專版:【文字的力量—讓愛循環走動
「女兒經常欠交功課,過去我常嚴厲督促她,令她十分反感,並反抗吵鬧。
經訓練和學習後,我決定將做功課的責任交回女兒,讓她從後果中學習,
我只做她的同行者。

 

與時並進 抓緊每個服侍機會


SONY DSC

與時並進  抓緊每個服侍機會
(222期《證主心》封面文章)

◎呂慶雄博士 (副總幹事(培訓))

神在2010年感動「證主」的主管同工,以「建立領袖」為未來十年的事工焦點。這些年間,「證主」除了繼續進行「活道」查經、小組組長訓練等事工外,還推動教會及職場領袖的訓練,並探索「營商宣教」的實踐方式。長遠目標是以一對一或小組模式建立師徒關係(mentoring),進行同行牧養。

在這方向下,我們的出版及培訓事工便相互配合。我們希望藉著各類的屬靈書籍,增強國內神學院的資源、神學畢業生的裝備,所以在出版之餘,我們亦有贈書計劃,期望每位神學畢業生均擁有一套基本的工具書,好讓他們進入工場後,仍得著隨時的幫助。而即使兩年前,內地出版基督教書刊已受到嚴厲的監管,我們仍可以透過神學院出版書籍。

隨著電子媒體的普及,「證主」除了出版繁簡體的實體書外,還積極開拓電子書,讀者只需透過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下載我們的「得力閱讀」(eReading)程式,便可以不受時地限制,閱讀到我們出版的書籍。我們更邀請了資深牧者成為網絡牧人,透過相關系統與讀者保持聯繫,為他們帶來合時的幫助。

在培訓事工方面,我們為內地同工進行第一線的訓練,減少境外老師受到當前規範的限制。而且不少訓練是以小組形式進行,增加了靈活性。每年我們在香港也安排了5-6次領袖級的訓練,雖然成本增加了,但效果更好。

感謝神,因著以上的事工發展模式,即使中國政府推行新一輪的宗教政策,對「證主」的事工,包括「營商事工」(因我們不是透過非營利組織〔NPO〕的方式註冊),都只有輕微的影響。盼望神繼續使用「證主」的服侍,叫我們能與本地和國內的教會、機構同心同行,提供適切的幫助。

【歡迎瀏覽:222期證主心 (5.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專題:【與有心無力的牧者同行
SONY DSC
余達心牧師
有內地神學生分享道,四年神學訓練根本不夠,聖經基礎仍薄弱,缺乏文字資源,擔子很重……

回顧資源出版事工2016:【延續傳承使命  出版團隊接力
14717062_1440064639352009_7536578209718402131_n
很多同工都著眼於自己的服侍,努力做好本分,這是應該的;可是教會還要建立人力資源庫,才能有效地把使命廣傳和延續。

回顧中國教會事工2016:【你的一份心意──成就內地教會的未來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因著內地的宗教政策改變,對不少到內地服侍的團體來說,2016年是充滿挑戰和困難的一年。但感謝神,2016年我們仍能藉聖經教導裝備門徒,推動領袖培育,連繫不同地區領袖事工彼此分享,幫助他們開闊視野,促進教會健康成長。

回應之頁:【齊撐中港領袖培育事工!
_mg_2313
是甚麼緣故能令100位友好相聚一起?45年的情誼?工上的連結?對異象和使命的認同?我們相信是因著上述所有原因,連結起一班跟我們初相識,甚或認識了數十載的好友。

出版事工專版:【擁抱生命  職場上的另類選擇
c070177%e8%81%b7%e5%a0%b4%e8%a1%8c%e8%80%85rgb
我們在職場,有時也難免面對一些倫理困局,身陷兩難之間。你會選擇逃避,還是在關鍵時刻求問上主該怎麼辦?

凝聚同行力量:【禱告改變生命的力量
img_5814
內地教會在逆境下生存及成長,靠的是大能的神施恩憐憫!呼籲你在2017年加入為中國內地教會禱告守望的行列,以禱告為祭獻予主。

小人物與大歷史— 宗教改革運動領袖的啟迪


20130624_141814-worms-edited小人物與大歷史 — 宗教改革運動領袖的啟迪                                                                                        (221期《證主心》專題)
◎呂慶雄博士﹙「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1517年之前開始的宗教改革運動,為教會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是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紀念,就讓我們看看馬丁路德、加爾文等這些改教運動的「旗手」,如何在改變歷史的過程中展現出領導特質,並對今日教會的領袖帶來甚麼啟?
宗教改革始於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於威丁堡教堂門口釘上95條羅馬天主教的錯誤。他本意是想引起學術討論,卻開啟了教會改革的大門,直接導致基督教新教的出現,及日後天主教會的內部改革。加爾文本是天主教徒,他的密友大部分是路德改教運動的支持者,都不滿教廷的腐敗。加爾文於1533年改信更正教,同時對研究聖經的興趣日增。1536年他定居日內瓦,領導瑞士的改教運動,也發表了《基督教要義》,為改革宗神學奠定基礎。
其他的改教先驅包括: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1320-1384)、約翰胡司(Jan Hus, 1371-1415)和丁道爾(William Tyndale, 1494-1536)等,都大聲疾呼要回到聖經的教導。威克里夫與丁道爾把聖經從拉丁文及希臘文翻譯為英語,讓平民有機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閱讀聖經。神學家及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 1466-1536)對批判教會的奢華毫不留情,腓特烈(Friedrich the Wise, 1463-1525)作為貴族,也支持路德對教廷的批評並處處維護路德。
綜合以上的領袖在改教運動期間的表現,可發現有下列特質:

帶批判思維面對新思潮宗教改革其中一個重要成因,是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改教者的辯論,對維護傳統人士來說是禁忌。今日,我們需要帶批判性的思維來面對新思潮。選擇接納或拒絕都需要勇氣和智慧。
正面面對政教關係羅馬天主教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與政教不分有關,不過當時的主流社會是以基督宗教文化為主,與我們今日社會基督徒只屬少數有明顯的分別。我們如何面對政教關係可有很多選擇,卻不是避而不談。
領袖要博學今日各行各業分工專精,連領袖也講求專業化,可是要帶動革命性的改變,則需要博學的領袖。今日資訊科技發達,作領袖的要懂得篩選及學習有用的資訊和學問,才能作出更準確的判斷。

沒有前人的犧牲,再有能力的領袖也不能在歷史中佔一席位。好像約翰胡司就曾被視為異端而被燒死,威克里夫即使死後多年,也被人把遺骸燒成灰。今日推動改革者若未見成效,可不用灰心,也許你是奠基者之一。神掌管歷史,祂會用任何人來改變歷史。人惟有仰望神才可有真正的盼望。今日我們要忠於主所託,同時也要環顧四周,觀看甚至參與神可能使用的微小人物改變現況。

全文請瀏覽屬靈領導力網誌,〈小人物與大歷史:改教運動給領袖的啟示〉

 

自覺決定你的高度


_mg_0400
自覺決定你的高度
(219期《證主心》封面文章)

◎呂慶雄博士 (「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作為帶領者,你如何形容自己此刻的狀況?興奮地迎接每日的挑戰?疲累地期待每日早點成為過去?預備退休但記掛著如何安排交棒?這三條問題是處於三個不同階段的領袖所關心的問題。你身處哪個階段?你在擔心甚麼也就反映了你的領導處境。

甚麼是自覺力(self-awareness)?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自省,認識自我的存在處境,從而追求改進。孔子教導的「吾日三省吾身」,在與人相處、在工作方面有甚麼不對,有甚麼需要改善的地方,便是自覺力的具體表現。而基督教信仰傳統的靈修靜思、反思認罪悔改等,都是具體操練。

擁有自覺力的領袖,時刻都敏感自己身處何方,需要甚麼,以及知所進退。領導的自覺力包括四方面的反思:
此刻的自己:所思所想、內在自我的感受,以及外在環境如何影響自己今日的思想與感受。
負面的自己:知道及接受個人的弱點、死穴,甚至盲點,願意接受他人的意見,並願意改變。
正面的自己:個人能力的強項與使命感驅使的工作動力,知道自己何時何地及如何作出最好的發揮與貢獻。
社交的自己:與別人同在時自己的角色,特別是在靈性及專業上對別人的影響力。

自覺力的其中一種表現便是在以上四方面認識並接納自己,懂得按個人召命接受挑戰及拒絕邀請。與此同時,能善用自己所長,正面地影響跟隨者。相反,沒有自覺力的領袖,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不願學習的同時也難以發現別人所長,因此,他們不會也不能建立新一代領袖。由此可見,相對於其他領導能力,自覺力應是成功領袖最基本要求。

自覺力的其中一些操練,是留意自己在情緒、性格、社交等方面的徵兆(signs)。例如:自己在甚麼情況下最易動怒?情緒激動時會有甚麼表現?在哪種環境下最能讓自己冷靜下來?在哪種情況下最能接受批評?不合道理的評價如何影響你?當你不同意別人對你的批評時,你有何反應?為甚麼?

大多數人都喜歡回味別人的稱讚,但自覺力最佳的培育環境是面對異議的時候。我們容易把不同的意見理解為對人格的攻擊,其實,不同意你並不代表否定你的能力,對方做得不好不一定是不負責任的問題。當你能冷靜地找出別人不認同你的原因,並以正面的態度回應,這便是其中一個成熟的標記。

【歡迎瀏覽:219期證主心 (5.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專題:【捐血救人 鄰舍同行—證主45周年「祝福鄰舍」捐血行動】
whatsapp-image-2016-10-25-at-12-45-26-1
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捐血,才能用愛的行動去拯救生命。

培訓事工專版:【情緒健康 領導得力──證主「教牧領導力發展日」】
img_0217

我們深信教會領袖有健康的情緒和靈命,才能建立健康的群體和教會。

中國教會事工專版:【為孩子心田撒種】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在牧養上,兒童及青少年的階段非常重要,若他們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長大後很易離開教會。「兒童及青少年」這一版塊,是教會不容忽視的。

回應之頁:【證主之友讓你身體動起來!】
img_1258

不論甚麼人都可追求全人健康,身體、心靈健康得力固然有助工作、服侍得更好,即使是家庭主婦、退休人士,也可以保持活力…….全人健康,預你一份!

瀏覽:證主事工情報 (2016年11月 – 2017年4月)
推介:「證主之友」全人健康系列(12月):都市信徒營養錦囊

apple_spacev

出版事工專版:【「學神」老師—走過三個1/4世紀的屬靈傳承】
%e7%9b%b8%e7%89%87-3
生命的智慧,書中一字一句,都是用作者生命見證編織起來的……

凝聚同行力量:【視像、聽覺、群學──提升學習動力!】
learning

要有效地學習,便要透過視聽學習平台,凝聚進階學習小組群體,學習者即使是在使用網絡媒介,也不覺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