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劉忠明

214期《證主心》:帶著矛盾去協作領導


_MG_6274
214期《證主心》:帶著矛盾去協作領導
◎ 劉忠明博士【「證主」董事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教牧和信徒要參與的事奉團隊數目甚多,除長執會、事工部外,還有團契、主日學等等!而不少同工和信徒都曾在事奉上有不開心的時間,現實是事奉當中並不一定時常喜樂。

這種不愉快經歷的成因除了個人因素,例 繼續閱讀 214期《證主心》:帶著矛盾去協作領導

廣告

你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


427icon「你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這個問題對於教會內不少領袖來說,是一個經常反問自己的問題。缺乏有效的事奉團隊,教會內的眾肢體都亦不能持續得力,大大影響屬靈成長和教會作為基督地上代表的影響力。近日由福音證主協會舉辦的【如何搭建高質高效的事奉團隊】教牧得力講座,有60多位教牧及領袖參與,關注以下問題:究竟現時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地領導堂會呢?

聚會當日,我們從教新2014的調查報告教牧轉職的議題作為開始,探討現時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失效的現象,從而尋求成因與改善的建議。

IMG_0709
13076740_10156902824130790_4057470975724587667_n
由失效到有效
講員劉忠明博士(《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作者)提出領導團隊是否有效,是基於有否弄清楚團隊中的關係和角色–如何按同工、長執的長短互補、協作。當中牽涉的包括架構是否有效和有彈性、召命與責任是否配對合適、事奉有否帶來激勵和滿足感。他強調同工與長執間需要互相守望和彼此互補,有需要時應按團隊各人的長短作出架構上的調整,目的以建立門徒為首,事工為次,以達致互相牧養,從而刷新異象,領受主給這群體的召命。

IMG_0720a
由個人召命到團隊成長
呂慶雄博士(《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作者)接著提及召命和個人特質的確認,並按階段重索和整合,加上彈性的架構與系統,可讓領䄂能更自然流露生命的事奉,從而讓團隊一同成長。教會如果側重傳統某些事工,而忽略團隊各人的特質,有可能發揮不到別同工、長執的特質,團隊的屬靈生命亦會受損。在培育整全領袖的規劃時,要以門徒訓練作起點,按特質設定角色(崗位)的合理期望,並在架構與系統上,留聖靈工作的空間,以至彈性地達致創新。

IMG_0725堂會實戰分享!
回應部份,由游淑儀牧師親身分享宣道會屯門堂的實戰經驗(她教會創新的經驗也記在《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一書中)。他們發現在更新理念的同時,也必須調整教會架構,才能持續幫助信徒找到特質並發揮所長。在更新後的團隊,著重溝通時彼此的信任,特質充份的發揮,並為事奉提供需要的空間和鼓勵。她提出有良善的溝通(技巧與態度),持續屬靈的餵養,並藉著諦造輕鬆的溝通文化,對團隊的成長和合一性極有助益。

參考書:《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

45th領導由心cover_awIMG_0702

在完結前,同工介紹了一系列課程,也預告是次講座將會舉辦「信徒領袖篇」:

日期:2016年6月6日(星期一)
時間:7:30pm-9:30pm
地點:香港浸信會學院應用神學教育中心
(九龍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8樓會議室)
費用:全免(歡迎自由奉獻)
講員:劉忠明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證主」董事會主席】
—期望管理與高效團隊
呂慶雄博士
【「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實踐召命與高質團隊
回應:游淑儀牧師
【宣道會屯門堂堂主任牧師】及事奉團隊
—堂會實踐經驗
報名方法請留意日後公佈。
查詢:2725 8558 謝姊妹
電郵:jennifer@ccl.org.hk

《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推薦文


thumbnail_45th領導由心cover_4C
《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推薦文

〈真.領袖?〉
「一個沒有真正追隨者的領袖,就如一位向空氣揮舞刀劍的將軍,看似威風卻是無比孤獨。」

現代人談領導力過分聚焦於位置上的權力(position power),以致不少人窮畢生精力追求上位;但我們也目睹不少人有權有勢卻失落於「民心」,因為其言行欠缺說服力,他們即使有追隨者也只是建基於利益交換或脅迫之上,並非源於從心而發的、樂於追隨的「影響力」。

一個沒有真正追隨者的領袖,就如一位向空氣揮舞刀劍的將軍,看似威風卻是無比孤獨。兩位作者精要地提出「領導六要」,立論引經據典,且「以古鑑今」(聖經中的偉大聖賢及今日的堂會牧長的經驗),再附以一系列反思問題及註釋導讀,其嚴謹和用心實在難得。我誠摯推薦。
~ 司徒永富博士(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

〈真.年齡〉
「我們的真實年齡可能不關乎我們活了多久,而在於我們能否將上帝所託付的異象傳承給下一代,讓它活下去, 這才是你的真實年齡。」

《領導由心》正正道出了關於現代管理的許多疑惑,書中提及的領導六要,能呼應與時並進的領袖所面對的問題,其中「辨認呼召」對領袖來說是尤其重要,因為那是他的持續力量和感染力的來源。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常常問領袖的六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是誰?你有甚麼強項?你的強項和恩賜都是來自上帝,祂給人恩賜、能力、經驗和感動,一個認識自己的人必然明白上帝為何創造他。當他知道了上帝的心意和指示, 必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彼得.德魯克提到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你能留下甚麼給別人?這是以終為始的人生規劃。正如領導六要中的「使命傳承」就是重中之重。我們的真實年齡可能不關乎我們活了多久,而在於我們能否將上帝所託付的異象傳承給下一代,讓它活下去, 這才是你的真實年齡。
~ Pastor Stephen Lee 李志剛
(馬鞍峰香港教會堂主任、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真.歷練〉
「兩位作者能夠游刃於學問、信仰、經驗的立體互動空間,融會貫通「呼召」、「品格」、「團隊」、「方略」、「持續」、「傳承」六個不同的層次向度,深入淺出闡釋一個領袖成長必經的心路歷程。」

坊間有關「領導力」(Leadership)的論述汗牛充棟,字字珠璣;《領導由心》兩位作者卻能夠游刃於學問、信仰、經驗的立體互動空間,融會貫通「呼召」、「品格」、「團隊」、「方略」、「持續」、「傳承」六個不同的層次向度,深入淺出闡釋一個領袖成長必經的心路歷程。他們沒有硬銷成功樣板的事例個案,反而展現出慎思明辨、謙虛自省的成熟胸襟;這份溫柔敬畏的恩慈從容,正是令人由衷欽羨的生命領導素質。
李思敬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

〈真.希望〉
「若教會要真真正正成為世界的希望,卓越的領導是必須的。」

海波斯(Bill Hybels)牧師曾說:「領袖進步,人人受益」, 若教會要真真正正成為世界的希望,卓越的領導是必須的。

近年來,喜見教會管理及領導的書籍大增,但針對華人教會及本地處境的仍然有限。《領導由心》揉合理論和實踐,加上研究、案例及問題討論,非常全面,是教牧個人及團隊學習的一大資源,實在不可多得。領導是一生都學不完的功課,「領導六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藍圖,無論你在這個歷程的那一方,我相它都能幫助你再次聚焦,校正方向,並發現你並不孤單,同行者多著呢!
~ 陳敏斯博士 (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伯特利神學院助理教授)

瀏覽:「書籍推介及作者心聲」

206期《證主心》經已出版!


跑步圖連標題
給教牧加力.事奉更持久!

◎ 劉忠明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 呂慶雄 (副總幹事(培訓))

** 2015年10月《證主心》(206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pdf版本 (5.91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本會和領導力培訓學院完成了「基督徒事奉及工作狀況調查2015」,當中發現教牧雖然工時長,但因為工作使命清晰,故身心耗盡的情況未至惡劣。然而,這不代表不用關心教牧的需要,以下建議有助教牧的事奉生命更健康和持久。

1. 作息平衡:
調查中,約七成教牧視自己的健康是「一般」至「很差」,這是不健康的現況。教牧同工需要注重作息平衡,成為身心靈健康的榜樣。若教牧心靈不健康,又如何健康地面對信徒的需要?

2. 家庭支援:
我們看到家庭對改善耗盡狀況有正面影響,多花資源建立健康的家庭,尤其對教會領袖的支援更為直接。

3. 轉職背後:
調查所見,超過三份之一的牧者對工作不滿及希望轉換環境。雖轉職並非大不了的事情,然而若是不滿意現時的事奉而離職,則要處理。

4. 管理爭議:
爭議是耗盡的原因之一,若牧者不去處理大家關心的議題也會帶來疏離,結果是由不積極投入教會到離開教會,特別在現時的處境,需要合宜地觸及社會議題,幫助弟兄姊妹做正確和合宜判斷的教導。我們不能隨波逐流!在忠於聖經而面對挑戰時,我們必須為真道竭力爭辯!

職場信徒肩頭重!(專題文章)
一週工作46小時,甚至超過80小時,在香港很普遍;工作以外,信徒還參與教會事奉。我們不應漠視這不健康文化的危險。

職場突圍 (香港領袖培育事工專版)
business-man-1236606
牧養職場信徒成為近年教內關心的話題,因為信徒在職場實踐聖經教導、作鹽作光同樣有助於傳揚福音。

差異中建立團隊 (中國教會事工專版)
團隊成員性格不同,有時會帶來衝突;
因此,學習尊重及認識各人的性格差異,有助提升團隊服侍!

【奉獻支持「證主」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管理改變,化耗盡為得力!


20141119-28 079
管理改變,化耗盡為得力!
(204期《證主心》香港領袖培育事工專版)

◎ 劉忠明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及本會董事)

* *2015年8月《證主心》(204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pdf版本 (6.2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奉獻支持「證主」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這一真理是不會變的,然而隨環境的變動,一間健康的堂會亦要有變化,才能有效地在當下實踐大使命,讓弟兄姊妹藉堂會的活動被造就,成為合神心意的門徒,教會因此可以在世間榮耀神。

在教會變化更新的過程中,我們要留心一些關鍵處,避免令教牧和信徒領袖陷入耗盡。

忽略盛載力引致的耗盡
牧者和信徒領袖的任務,是確保弟兄姊妹在不同環境下仍可得到適切牧養和栽培,那麼牧養和教導方法便要與時並進,這是無可厚非的。教牧因此要適應不斷改變的社會價值觀,幫助弟兄姊妹在職場上作見證,又要推動各種事工,如宣教和社區關懷等。大家往往注目在如何學習和運用新方法,忽略了堂會本身的盛載能力,結果矛盾和衝突頻頻出現,加添牧養的難度,教牧便壓力大增,更不幸的是有些牧者領袖們承受不了壓力,採取逃避的方法,不作改變,甚或個人耗盡,不能繼續事奉。

漠視堂會傳統、文化和架構引致的耗盡
若領袖們懂得自我管理,建立自信,有團隊支援,和有策略性的思維,便較容易適應環境變化;然而堂會本身的傳統、文化和架構,亦會製造壓力及限制,使人焦慮。因此,在變化更新的過程中,不應單看改變牧養和事工方法,還要顧及組織架構和文化的配合。掌握固有的堂會傳統、文化和架構,減少不必要的衝擊,將有助凝聚較一致的改變方向,避免未進入改變,領袖團隊已被焦慮拉進耗盡的境地。

缺乏管理引致的耗盡
教會轉變不是立即到位,有時甚至會按階段完成,改變的過程極需要管理和策略!若沒有適當的計劃,則必然遇到很多阻力,眾人花了不少精力和時間去排難解紛,而非在牧養教導上,這是可惜的,團隊也會耗盡乏力。怎樣去做呢?當然首先定出策略,找出那種架構和文化是適合新的牧養方針,例如鼓勵弟兄姊妹多些職場見證時,便要有支援職場小組的牧者和教導,賦權弟兄姊妹做前線牧養。

小結:戒急用忍
要轉變,仍然是以人為中心,重點仍是要鼓勵參與,讓人明白來龍去脈,提供教育和溝通的機會,以營造改革的氣氛,給予眾人充足時間準備,也提供足夠資源支援,切記要戒急用忍,便能慢慢地改變架構和文化。

延伸學習

教牧領導力發展日
主題:突圍而出
副題:耗盡到得力 由個人到團隊及管理文化的更新
日期:9月9日
時間:9:30am-5:30pm
地點:基督教宣道會希伯崙堂(尖沙咀區)
對象:教牧同工、信徒領袖
內容、收費及報名詳情,請瀏覽本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