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健康教會

你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


427icon「你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這個問題對於教會內不少領袖來說,是一個經常反問自己的問題。缺乏有效的事奉團隊,教會內的眾肢體都亦不能持續得力,大大影響屬靈成長和教會作為基督地上代表的影響力。近日由福音證主協會舉辦的【如何搭建高質高效的事奉團隊】教牧得力講座,有60多位教牧及領袖參與,關注以下問題:究竟現時的事奉團隊是否有效地領導堂會呢?

聚會當日,我們從教新2014的調查報告教牧轉職的議題作為開始,探討現時教會的事奉團隊是否有失效的現象,從而尋求成因與改善的建議。

IMG_0709
13076740_10156902824130790_4057470975724587667_n
由失效到有效
講員劉忠明博士(《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作者)提出領導團隊是否有效,是基於有否弄清楚團隊中的關係和角色–如何按同工、長執的長短互補、協作。當中牽涉的包括架構是否有效和有彈性、召命與責任是否配對合適、事奉有否帶來激勵和滿足感。他強調同工與長執間需要互相守望和彼此互補,有需要時應按團隊各人的長短作出架構上的調整,目的以建立門徒為首,事工為次,以達致互相牧養,從而刷新異象,領受主給這群體的召命。

IMG_0720a
由個人召命到團隊成長
呂慶雄博士(《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作者)接著提及召命和個人特質的確認,並按階段重索和整合,加上彈性的架構與系統,可讓領䄂能更自然流露生命的事奉,從而讓團隊一同成長。教會如果側重傳統某些事工,而忽略團隊各人的特質,有可能發揮不到別同工、長執的特質,團隊的屬靈生命亦會受損。在培育整全領袖的規劃時,要以門徒訓練作起點,按特質設定角色(崗位)的合理期望,並在架構與系統上,留聖靈工作的空間,以至彈性地達致創新。

IMG_0725堂會實戰分享!
回應部份,由游淑儀牧師親身分享宣道會屯門堂的實戰經驗(她教會創新的經驗也記在《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一書中)。他們發現在更新理念的同時,也必須調整教會架構,才能持續幫助信徒找到特質並發揮所長。在更新後的團隊,著重溝通時彼此的信任,特質充份的發揮,並為事奉提供需要的空間和鼓勵。她提出有良善的溝通(技巧與態度),持續屬靈的餵養,並藉著諦造輕鬆的溝通文化,對團隊的成長和合一性極有助益。

參考書:《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教會變得更像樣:十個教會創新變革實證

45th領導由心cover_awIMG_0702

在完結前,同工介紹了一系列課程,也預告是次講座將會舉辦「信徒領袖篇」:

日期:2016年6月6日(星期一)
時間:7:30pm-9:30pm
地點:香港浸信會學院應用神學教育中心
(九龍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8樓會議室)
費用:全免(歡迎自由奉獻)
講員:劉忠明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
「證主」董事會主席】
—期望管理與高效團隊
呂慶雄博士
【「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實踐召命與高質團隊
回應:游淑儀牧師
【宣道會屯門堂堂主任牧師】及事奉團隊
—堂會實踐經驗
報名方法請留意日後公佈。
查詢:2725 8558 謝姊妹
電郵:jennifer@ccl.org.hk

廣告

「證主」4/5月代禱消息


praying_Jan
LEARN 學習

1. 請禱告記念4月27日舉行的得力講座(牧者篇) 之講員準備、學員學習,及培訓團隊的後續跟進工作。是次主題——領導由心 : 如何搭建高質高效的事奉團隊,由劉忠明教授、 呂慶雄博士分別主講「期望管理和高效團隊」及「實踐召命與高質團隊」,並由宣道會屯門堂主任牧師游淑儀回應「堂會實踐經驗」。

2. 請禱告記念我們能為教會、家庭和職場領袖,提供適切到位的培訓裝備。
「反思對談」親子及夫婦基礎證書課程 (4-7月)
「S.H.A.P.E.活出人生使命」培訓課程(5月)
「書法靈修基礎班」(第二十四屆) (5月)
「反思對談」親子及夫婦進階證書課程(第八屆 及第九屆) (5-8月)
「做個高質高效的父母」家長講座 (7月)

3. 請記念快將出發的教會歷史考察團(4月24至5月6日)及新約團包團(4月30至5月12日),求主保守行程平安順利,團友有深刻的經驗式學習。
也求主引領肢體參加7月份使徒腳蹤之旅(希臘、拔摩島、土耳其七教會、奇石區)及8月份信仰尋根之旅(約旦、以色列),一同進入立體的聖經聖地學習。


READ 閱讀45th領導由心cover_aw
4.《天倫樂》184 期專題是「信二代」,求主保守稿件整理順利。

5.「證主」45周年紀念書《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由劉忠明教授及呂慶雄博士合著)已順利出版。求主使用此書,造就領袖在教會內外發揮影響力,按著神的呼召活出使命;成為引導者,引導別人認識神及進深跟隨神。

6. 感謝主!收集二手書籍的反應不錯,我們決定延長收集期至5月31日,盼能讓更多肢體及教會一同參與,祝福更多信徒,從閱讀得力!請記念收集過程、書籍整理、開倉義賣的準備(日期另行通告)。


JOIN 參與
7. 感謝主的恩領,「證主」45 周年感恩聚會已於4月17日舉行。這是美好的時刻,能與200多位同路人齊心敬拜,並在主禮嘉賓帶領下,一同思想主題「領導由心.活出召命」。求主帶領,讓同工團隊能繼續推動同行者支持「證主」的事工需要。

8.為網站及社交媒體完成第一階段更新工程而感恩,請禱告記念下一階段的更新工作。

CC Fans_icon9. 請記念「證主之友」之推廣工作,藉此事工能凝聚更多同路人,掌握培訓及出版的最新資訊,讓他們更明白本地及內地領袖培育事工的進展和需要。

10. 求主保守5月份《證主心》及《展望中華》的邀稿及編輯工作順利,透過文章清晰向讀者分享事工的進展和需要。


GIVE 付出excited young graduates
11. 5月初便會展開2016年度「內地神學院畢業生贈書計劃」之行程,為期大約4週。請切切記念這兩週的最後階段籌備工作,求主保守送贈過程順利,能按時送給各地的畢業生。如往年,我們會邀請同行者,以贈書券方式參與書籍送贈的服侍,請為各項工作安排禱告。

12. 請為培訓內地聖經教導事奉者的服侍禱告,5、6月份將在港舉行「活道聖經營」及「基督教教育文憑課程」,求主保守培訓課程的預備、學員報名、及接待安排。

13. 我們仍等待讀者回應「經常費」籌款單張的呼籲,求主感動讀者更明白本年度「證主」的營運經費需要,並作出奉獻支持。

支持「證主」事工:瀏覽「證主」網站“奉獻支持"頁

中年轉機


198 leadership page banner
中年轉機

【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撰文:方奕楷

生命迷失方向,使命感蕩然無存,這是S.H.A.P.E.課程培訓導師尹祖伊弟兄(下稱Joey),六年前的寫照。當時的他擔任跨國集團的管理層,掌控集團千萬生意,但是岌岌可危的家庭關係與毫無頭緒的人生方向讓他覺得自己的未來完全無法掌控。正當他面對瀕臨破碎的婚姻與人生最茫然無助的時候,當時妻子的一張機票,讓他有機會放下一切,反思自己的過去、家庭的關係與未來的方向。

重尋人生使命
在幾天的完全沉澱與靜思當中,有一句話清楚的浮現在他的腦海中:「用聖經話語去教導內地商界的中國人!」如此清晰的方向,卻令Joey非常詑異,因為接觸內地商界領袖,是他從未想過,也完全沒有心志去做的。

因為妻子的支持及鼓勵,Joey毅然辭去工作,用半年時間整理思緒,完全仰望他所領受到的呼召,重新出發,最後在一所管理培訓學院任職。因學院的內地網絡,他有機會為內地管理人員提供培訓課程。成為專業的培訓者是Joey生命中最漂亮的急轉彎,也是上帝為他量身訂做最完美的人生使命。

之後,Joey因為接觸「證主」推動的S.H.A.P.E.課程,進而成為長期合作伙伴。由初期參與課程策劃推動,到一同研發課程,負責培訓及提供意見。在參與的過程中,Joey再次調整他的使命宣言:「建立管理培訓系統,助人實踐使命人生!」

joey teaching
◎Joey與S.H.A.P.E.課程學員互動中,引導各人反思人生使命。

他認為S.H.A.P.E.配套有以下重要性:
1. 讓受訓者用全新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2. 助受訓者發掘自我未完全善用的個人特質!
3. 助受訓者確定工作或事奉的方向,讓服侍更喜樂 , 生命更豐盛。

近期,「證主」優化已有的S.H.A.P.E.學員研習手冊,Joey出錢出力支持,期望配合體驗式學習,輔助領袖辨認事奉呼召。

S.H.A.P.E.學員研習手冊
shape user handbook cover shape circle

「S.H.A.P.E.活出人生使命」培訓課程(送最新研習手冊)

特寫人物
joey

尹祖伊(Joey)
在家人支持下,透過個人反思及S.H.A.P.E.配套支援,上帝帶領他在生命上來個急轉彎!Joey現為S.H.A.P.E.課程培訓導師。

刻不容緩! 兒主導師培訓工作


培訓情況
刻不容緩!
兒主導師培訓工作
(193期《證主心》展望中華專版)

【193期《證主心》:網上瀏覽及下載 (9.3M)】
【奉獻支持「中國教會事工」:網上奉獻

上期《證主心》曾報導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六千萬,面對龐大人數,如何從小培養他們的品格素質?教會選擇在暑期舉辦夏令營,提供外展服侍,再加上在兒童主日學(下稱兒主),幫助他們持續學習聖經,讓生命得以塑造。

回顧證主近月參與兒主事工的成果,今年3至6月期間,在內地兩個區域,共培訓了690位兒主導師,他們在這兩個區域祝福了數千名兒童!7至8月暑期營會,更有1,000位來自兩區教會的兒童及2,400位留守兒童參與。

為提升兒童學習聖經的動力,兒主有別於傳統課堂中單向的權威教導。胡老師,每年按需求前往內地教會,為兒主導師提供培訓,她以身作則,在培訓中加入活動和遊戲,透過互動和輕鬆的過程,學習教授兒童的技巧。

祝福四 蛻變一

「培訓期間,我不習慣扮演權威的角色,反而希望學員能感受到親切,老師是可接近的。同時,也讓他們看到,老師也有限制,授課時亦會遇到不能預知的情況,需要彈性變通。這個身教能幫助他們明白教導兒童時,也要敏感於兒童的情感變化和實際情況,多作調整。」胡老師對培訓兒主導師有這樣的體會。

「證主」採用「培訓教練」(Train the Trainers)的策略,重點培訓一群兒主導師後,再由他們承擔教導的角色,把導師培訓進一步擴大和延展。今年9月底至10月初,將會安排35位來自中國六大地區的6個省份和2個自治區的兒主導師,到港培訓。內地教練成才,方能滿足大量培訓兒主導師的求需求。

本地團隊加入服侍
在推動兒主導師培訓過程中,我們有機會與本地一間神學院開辦的「兒童事工課程」學員接觸及交流,上帝親自感動工人加入,讓他們也體察到內地兒主導的需要,並認同「培訓教練」的策略。遂於一年前,其中五位成員參與了一天兒主導師培訓,裝備去服侍內地兒主導師。

這次服侍是他們事奉上的突破,因並非每位成員都能操流利的普通話,在語言上需花上工夫,而且他們各有正職的,亦需調配假期才能安排時間參與,但同工均充份感受到他們在服侍中的滿足感,亦十分欣賞他們事奉的熱誠和勇氣。感謝主!他們也會協助於9月底至10月初舉行的兒主導師到港培訓。

內地兒主事工仍有很大的發展需要,在上帝引領下加添人才,讓培訓團隊得以逐步壯大,現仍急需錢財上的支援,讓35位兒主導師來港培訓所需,能在10月初前到位,懇代禱及支持!
(部份內容撮自94期《展望中華月訊》〈烹調一煲「有味飯」〉)

您的回應
1. 內地兒主導師培訓
經費需要:港幣18萬

2. 兒主導師到港培訓
今年9月底至10月初,將會安排35位來自中國六大地區的6個省份和2個自治區的兒主導師,到港培訓。
經費需要:港幣10萬(每位學員需要港幣約3,000,共35位。)

截至8月尾,已籌得港幣9,000,尚欠:港幣91,000。

奉獻支持:
請登入「證主」網頁選「中國教會事工」。

促進老、中、青三代信徒的溝通 (193期《證主心》展望中華專版)


三代溝通封面wordpress
促進老、中、青三代信徒的溝通
──面對教會內異議 (193期《證主心》展望中華專版)

【193期《證主心》:網上瀏覽及下載 (9.3M)】
【奉獻支持「中國教會事工」:網上奉獻

自今年四月以來,浙江省多處教會的十字架被拆除,內地、本港和海外教會也十分關注。由是否違規建築到宗教政策,各地領袖和信徒也紛紛討論,當中也持著不同的看法。

因著培訓需要,「證主」同工經常往返內地及跟內地同工交流,觀察到拆十字架的事件發生至今,引來年長、中年及年青這三代信徒之間的爭議。原來他們過去多年缺乏一個溝通平台,拆十字架事件突顯了新一代對傳統做法與想法的不同,他們不再只滿足於講台的單向牧養或家長式教導,而是渴望能在教會表達意見,以及期望上一輩信徒願意聆聽他們的見解。年青信徒認為十字架是宗教信仰自由的象徵,拆不得,他們抱著與十字架共存的心志;但年長一輩因經歷過教會關閉的日子,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聚會能繼續,拆十字架反而不會引致教會聚會被禁止。其實,兩者都是忠於所信,不能簡單地說成對或錯。這類的爭議,帶來拆十字架以外的更大影響,就是教會的合一團結受到挑戰。

拆十架反對拆十架
面對這個危機,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促進老、中、青三代信徒溝通的機遇。我們並不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呼籲三代信徒避免表達不同的意見,減少爭議,這樣的做法只能把問題押後,並不能收窄彼此間的鴻溝;反之,我們鼓勵他們表達心中所想,導引他們建立一個「相愛又相爭」的平台。聽來有點矛盾,但大家也明白,有人的群體要沒有爭議∕衝突是不可能,但反過來,若能鼓勵群體在爭論過後,仍能和而不同,持守合一,這才能令教會持續健康發展。

這兩年「證主」也在教會衝突的課題作反思,除了出版《相愛又相爭》(許志超博士及蕭壽華牧師合撰),本會在香港也多次舉行相關的培訓講座,與教牧和信徒領袖交流。收集不同的看法和累積經驗後,我們深覺現在是合適的時機,把「相愛又相爭」的培訓帶到內地教會。我們期望內地三代信徒能在表達不同意見或衝突時,認識對己對人的印象或有誤差;能一心追趕,尋求和睦,不致分裂;以及學習在張力之中成長。
(內容選自95期《展望中華月訊》文章〈促進老、中、青三代信徒的溝通──拆十字架以外的影響〉)

請禱告記念內地教會需要:
「老、中、青信徒群體能持守合一,建立有效的溝通平台,讓教會健康成長。

請記念「證主」同工的服侍,讓我們能與內地教牧、信徒一起同走這條相愛又相爭之路!

筆者:梁老師
「活道」培訓導師,十年來致力推動聖經教導事工,熱衷於建立內地傳道同工及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