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伍潘怡蓉

與神相遇都會中


與神相遇都會中
(217期《證主心》出版事工專版)

◎ 一心撰文

都巿人一生都在追追追、講贏贏贏,人的價值慢慢被扭曲、人被物化,最後迷失自我,有時候連信徒也不會例外。究竟有沒有方法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可活出豐盛的生命,與神相交?

在人山人海的書展中,本會安排數位有心人分享他們在繁忙的大都會中,如何與上帝相遇的方法。他們分別是提倡書法靈修的池麗華社長,與大自然親近、透過攝影靈修的鍾銘楷牧師、陳明正先生,倡議在都會、職場都可與神相遇的伍潘怡蓉博士和李適清博士。

%e6%bd%98%e6%80%a1%e8%93%89_a_0900x1200cheelw_b_0900x1200chanmc_a_0900x1200%e6%9d%8e%e9%81%a9%e6%b8%85_a_0900x1200chungmk_a_0900x1200

雖然他們提出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整合起來,發現背後的理念有四個共通之處:

(1)停: 都市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常處於衝刺的狀態,我們要懂得叫停,以至我們有時間、有空間去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與身邊人和事的關係、與上帝的關係。

(2)省: 停下來是要與自己對話,細心聆聽自己的身體、心靈現在處於一個甚麼狀況、有何問題。

(3)悟: 放下自己的想法,按著感動,求問上帝的心意或帶領。

(4)出: 跟隨神的心意,找得出路。

香港人生活繁忙,基督徒也不例外。要在忙碌的生活中與神相遇,是刻意的選擇,因此我們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敏感身邊人、事、物的心,知道要常常與神相交的重要,以免迷失自我。在安靜過後,聆聽到上帝的聲音、看清身處的城巿,以便更好地服事這個世界。李適清博士更鼓勵每位職場信徒認清自己的召命,成為職場的繁星。

退修不是離開世界,不一定要去到郊外才做到,只要我們刻意為自己創造空間,例如在上班途上、午飯時間簡單用膳,以便騰出私人空間時間安靜,在繁忙的都巿中也可與神相遇。

延伸閱讀新書:《相遇都會靈程路》
相遇都會靈程路_cover_0912_OP

書展消息

第32屆基督教聯合書展
2016年10月14-22日
閱讀轉化生命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禮堂
九龍彌敦道136號A

澳門書展
2016年10月6-9日
澳門基督教會宣道堂
高士德大馬路100號

【歡迎瀏覽:217期證主心 (5.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廣告

教牧領導力發展日2016


new-web-banner
教牧領導力發展日2016
牧場・職場──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
(217期《證主心》培訓事工專版)

◎梁惠珍 (副總監(培訓事工))

情緒健康的領袖能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特質和強弱項、勇於面對挑戰、承認自己有限制,並願意對己對人負責任。他們擁有設立工作與人際界限的技能,有方法避開怒氣與反彈的衝動,懂得消解負面情緒,在低沉時自我安撫。在自救之餘,還能改善團隊關係,建立健康的職場文化。教牧的職場是教會,在教會作帶領,可是他們的情緒健康常被忽略,有見及此,今年的「教牧領導力發展日」便請到來自不同專業範圍神學院老師,從四個方面分享如何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

1. 第一講:培育自覺力(self-awareness──成熟領袖得力秘訣(呂慶雄博士)
借用美國柳樹溪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在2015年全球領袖高峰會提出領袖有五種「無形的領導力」的內容,討論自我覺察的重要。近年不少領導學的討論也提到領袖必須操練自我覺察的能力,以了解自己的情緒、性格、社交如何及為何受到成長經歷及環境的影響,從而追求改進。人人都有盲點,作領袖的必須虛心向同儕求問,以認清自己的盲點,避免受盲點所引起的重複性負面情緒所影響,破壞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

2. 第二講:愛人如己vs 過己vs不如己?!(陳敏斯博士)
引用美國華頓商學院著名教授、暢銷書《施予與支取》(Give and Take)的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同一次領袖高峰會演講「給予:領導新觀點」中所倡議的內容,提出須要留意在團隊中有索取者、給予者及互利者三種成員。健康的工作環境需要有健康的團隊關係,如何找出團隊成員的不同特質,透過建立「互惠圈」的概念來塑造健康的團隊,建立互相支援的文化從而減少因衝突帶來的破壞。

3. 第三講:教牧同工的情緒與靈命健康(屈偉豪博士)
教牧不是超人,就算每天親近神也有承受不到壓力之時,可是在教會中有多少人會認真地關注教牧的情緒健康?屈偉豪博士從實際處境的層面,針對教牧的情緒健康提出可行的操練,包括:學會善待自己、從健康人際生活享受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等。並建議效法耶穌安排時間專心工作,學懂說「不」,以製造更多寧靜空間去親近上帝,讓心意更新而變化。

4. 第四講:如何牧養面對職場壓力的弟兄姊妹(伍潘怡蓉博士)
職場為人提供生活意義與貢獻社會的滿足感,但也是信徒的壓力源頭。不少教牧常被埋怨不明白弟兄姊妹在職場中的掙扎,而教牧也苦於未能動員更多信徒參與事奉。其實,同工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具體有效的方法牧養在職場中掙扎的信徒。為此,伍潘怡蓉博士提出六方面的反省與可行的建議,讓教牧回應會友的需要,包括:加強職場人士的宣教心志、以職場的掙扎經驗為起點、雙向交流、培育多向度智能、開創退省空間及覺察神在職場中的塑造。

今年的「教牧領導力發展日」於9月21日(星期三)舉行,以「牧場‧職場──成為情緒健康的領袖」為主題,分別由自覺力培育、團隊建立、情緒輔導和心靈導引四方面,帶出「職場‧牧場」的主題信息。講員包括:呂慶雄博士(「證主」副總幹事〔培訓〕)、陳敏斯博士(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屈偉豪博士(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及伍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實踐科〕)。

教牧領導力發展日這席靈筵已經預備就緒,謝謝教牧同工和信徒領袖踴躍赴會,一同持續學習,互相激勵!請為21/9(三)的聚會禱告!

「不斷反省自己的領導力,在可發揮的地方盡力領導,在不能有所為之處收斂,能屈能伸才是好領袖。」(《領導由心──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

【歡迎瀏覽:217期證主心 (5.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 – 每篇文章陸續上載】

領袖,全人健康太重要!


全人健康
領袖,全人健康太重要!

(202期《證主心》香港領袖培育事工專版)

◎ 採訪及整理:方奕楷

* *2015年6月《證主心》(202期)經已出版 **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奉獻支持「證主」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牧養信徒,常言要全人關注包括身、心、靈,但當領袖關心自身的成長時,又往往忽略全人的關注,狀況失衡。到底何謂「全人」關注,除了身心靈之外,還有甚麼需要我們關注?

近月,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伍潘怡蓉博士(下稱Annie師母),向「證主」同工分享「服事者的全人自我照顧」,從六個角度闡釋服侍者追求身心靈平衡與心意更新之道,包括:

6 quotients

_MG_7726

這六項中,傳統領袖培育著重靈性,近年開始關注情緒和逆境智商,但工作、身體和群體智商都較少提及。因此以下撮錄當天Annie師母在這三方面的分享#。

VQ(工作智商 Vocational Quotient)的培育
領袖在職場宜先釐清自己的價值取向:工作是為糊口?為祝福他人?如何持生命活力,以致敬業樂業?另外,亦需要在工作中常發揮創意及激勵發明,結合文化原素,並超越平庸,追求真、善、美,持守生命之盼望;對自我工作的成果訂下評估標準,反思如何定義「成功」與「有用」?擁有正面思考很重要,善於溝通:學習對不同人的表達與聆聽的溝通語言是基本功。

PQ(身體智商 Physical Quotient)的培育010
當我看見兩類資深領袖,都會令我感到難受的:第一類是很有魄力,但性格因素不能與人分享,結果沒有追隨者;第二類是很有感染力,但身體衰殘,不能再承擔重任。服侍者需注意生活的穩定性及規律性,追求簡撲生活,以「吃的好,睡的飽,動的夠」為生活指南,加上安排固定退省,保持身體健康為基本功。

CQ(群體智商 Communal Quotient)的培育
基督徒群體不應單在活動中交流,而缺乏生命的交往。在群體互動中樂於與人相交,肯定對方做得好之處,彼此述說上帝在我們中間的恩典,學習在群體中分享你的屬靈歷程,敏銳在群體中被引導的經驗,樂與群體一同慶祝,亦一同承載苦難,預備捨己,擴寬容人胸襟。

平衡發展不易實踐,有時是以階段式進行,在不同成長階,按需要發展,亦可考慮周期性的發展,如每月、每季或每年的平衡檢視。

服侍者的成長,需關顧全人發展,我們相信唯有這樣,領袖的生命才能有整全、持續的發展。

#其餘內容可在「線上證主心」(ccheart.wordpress.com)參考全文

全人健康 持續得力


apple_spacev

全人健康是得力之道,這包括身體、靈性、情緒等方面的健康。
讓我們一起培育:
SQ(靈性智商 Spiritual Quotient)
PQ(身體智商 Physical Quotient)
AQ(逆境智商 Adversity Quotient)
CQ(群體智商 Communal Quotient)
EQ(情緒智商 Emotional Quotient)
VQ(工作智商 Vocational Quotient)

img_1200img_1223
我們計劃每季舉行一次「證主之友」得力聚會,讓服侍者得力!由身體健康為起點,拓展至情緒、靈性及財務等方面的健康。
首次得力聚會已於9月24日舉行。
按此:瀏覽「證主之友」全人健康系列:首次聚會回顧 (9月)

參考文章:服事者的全人自我照顧
%e6%bd%98%e6%80%a1%e8%93%89_a_0900x1200
◎ 講者: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
◎ 採訪及整理:方奕楷

SQ (靈性智商 Spiritual Quotient) 的培育
建立生命核心價值觀及維繫不同層面的關係網(Core Belief & Living
Relationship)。
生命存在是一份關係──愛的關係,從關注與自己關係,亦擴展關注與神的關
係,與信仰群體,與社會群體及大自然的關係。
在利他踐行中享受、歡慶、更新。

VQ(工作智商 Vocational Quotient)的培育
領袖在職場宜先釐清自己的價值取向:工作是為糊口?為祝福他人?如何持
生命活力,以致敬業樂業?另外,亦需要在工作中常發揮創意及激勵發明,
結合文化原素,並超越平庸,追求真、善、美,持守生命之盼望;對自我工
作的成果訂下評估標準,反思如何定義「成功」與「有用」?擁有正面思考
很重要,善於溝通:學習對不同人的表達與聆聽的溝通語言是基本功。

EQ (情緒智商 Emotional Quotient) 的培育

擁有設立工作與人際關係界限的技能,懂得Say “No";
有方法避開怒氣與引發反彈的衝動,懂得消解負面情緒與自我安撫,如: 做運
動;
學習理解並明白他人內在情緒,多一份體諒;
建立自得其樂的方法或興趣,不需依賴他人去娛樂自己,快樂的責任在於自
己;
讓人愛才是謙卑的表現;遠離是非與製造是非之人;
健康機構由健康情緒的服侍者組成,所以自我情緒管理利己利人。

CQ(群體智商 Communal Quotient)的培育
基督徒群體不應單在活動中交流,而缺乏生命的交往。在群體互動中樂於與
人相交,肯定對方做得好之處,彼此述說上帝在我們中間的恩典,學習在群
體中分享你的屬靈歷程,敏銳在群體中被引導的經驗,樂與群體一同慶祝,
亦一同承載苦難,預備捨己,擴寬容人胸襟。

AQ (逆境智商 Adversity Quotient) 的培育
面對逆境衝擊,應具彈性度,好像跳舞中的節奏,時快時慢,收放有度;敏於
聖靈之風,隨時應變。
與時並進,接受轉變;不能只禱告而不付諸行動;
裝備求生技能,以不倒翁精神常存盼望;
不要忘記常常為自己打氣及自我獎賞。

PQ(身體智商 Physical Quotient)的培育
當我看見兩類資深領袖,都會令我感到難受的:第一類是很有魄力,但性格
因素不能與人分享,結果沒有追隨者;第二類是很有感染力,但身體衰殘,
不能再承擔重任。服侍者需注意生活的穩定性及規律性,追求簡撲生活,以
「吃的好,睡的飽,動的夠」為生活指南,加上安排固定退省,保持身體健
康為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