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不願歸
溝通失效不代傳,群學同行尋突破
(218期《證主心》凝聚同行力量)
◎ 訪問及撰稿:丕清
八年來,梁惠珍女士(Peggy)出任證主副總監(培訓事工),與香港的教牧同行,關心家庭健康成長,因為家庭是神在世設立最基本的群體單位。她體會在社福界家庭治療的限制,只能幫助受助者解決當刻的問題,未能傳授有效方法,持續改善家人關係。究竟可如何釋放每一對夫婦的正能量,在教會中彼此群學同行?
她認同何述群博士研發之「反思對談」施教及溝通方法適合後現代處境,因此她便忠心地進行籌劃、推廣及籌募經費。她看見上帝大大使用此事工,多年服務超過2,600位學員。有夫婦和家長完成基礎課程後,主動報名進階班,有些更在基礎班任組長傳承精要。她回想一位丈夫學員的轉變,令她感動不已。
那位先生覺得太太不願與他說話,情感漸冷淡。他在基礎班小組群學組中,得同行者的回饋,意識自己是個極端外向者,喜歡以說話表達,甚至不能自制。他察覺問題源頭是「自己」,便主動找專業人士處理過度活躍傾向,最終脫離了困局。
Peggy又看見親子同樣出現溝通問題,父母忽略按孩子的性格特質教養他們,而負面情緒會影響孩子智力發展。她聽到家長的呼喊,便計劃推動訓練組長和教練,以滿足教會內眾多家長的需要。
Peggy相信以聖經真理為根基的「反思對談」法,能令溝通失敗不代傳。而透過推動群學同行,更能在重建家庭關係上重尋突破。為了裝備組長及教練,她要招募領袖,出版教練資源套,製作視聽教材及研習個案,還須為事工籌募研發經費;而身為母會執事及部長,她須兼顧教會事務,故常要一天「走幾場」。
在勞碌中她仍堅持,要改變社會的撕裂,教會內世代的鴻溝,要由家庭教育開始;在性格各異的家人中,在多元聲音中,我們須要培訓更多懂得創造對話空間的人才,在家庭、教會及至社會中,作和平之子。
現今家庭面對很大挑戰,扭曲的價值觀及社會歪風嚴重影響婚姻關係及下一代成長!
「證主」致力推行更多「反思對談」親子、夫婦及「兒童生命價值教育」的訓練,透過訓練牧者、家長和導師,促進家庭關係,進而建立孩子的生命質素。Peggy承擔「項目統籌」與團隊同工推動健康家庭事工、維護家庭價值。全年「反思對談」事工、「天倫樂」雜誌出版事工之項目團隊同工薪酬,所需經費共為港幣HK$720,000。
若有感動奉獻支持:
網上奉獻:「證主」網站「付出GIVE」,進入「網上奉獻」頁,按「網上奉獻」,選「同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