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聖經教導事工

基督教教育,還有市場嗎?做還是不做?


CE Web Banner2

基督教教育,還有市場嗎?
做還是不做?

採訪及整理:方奕楷、黃宇明

受訪者:
李富成傳道_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事工學院教務長
李富成傳道(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事工學院教務長)

呂慶雄博士_領導力培訓學院院長及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呂慶雄博士【領導力培訓學院院長/「證主」副總幹事(培訓)】

林榮樹牧師博士_證主事工顧問
林榮樹牧師/博士(「證主」事工顧問)

較早前胡志偉牧師在《時代論壇》(5月13日) 談到〈再思堂會的聖經教導〉,文中胡牧師指出聖經教導應以堂會為本,信徒就是聖經教師,聖經的教導與實踐,不應「外判」給神學院或機構。(原文刊於《使命與領導》(第45期),2016年5-6月)

以堂會為本,推動有效聖經教導,需要裝備堂會本身的聖經教導者,不限於教牧同工,也讓信徒「落手落腳」來「做神學」。具多年性格學及基督教教育經驗的林榮樹牧師指出:這是「改變生命的實學」!

在現今「專業外判」的文化下,近日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事工學院、福音證主協會及領導力培訓學院合辦「基督教教育文憑」課程,推動堂會培訓聖經教導者。還有市場嗎?若沒有市場,做還是不做?

堂會為本的合作契機
李富成傳道,當了21年小學校長,退休後有機會到基督教事工學院服侍,他指出教會多年現象──信徒「前門」入,「後門」流失──是門徒培育的問題,教會要反思教導是否與社會及時代脫節?
他期望此文憑課程除了提供教與學的裝備,同時如石投大海,產生漣漪效應,凝聚有心人,也凝聚經驗和資源,呈現不同堂會推動基督教教育面貌,取長補短,互動學習。

但李傳道指過去十年基教外判多了,不少事奉者學習只當作自己「補身」,讀完返回堂會甚少實踐教導,失去教學相長的群學效應。呂慶雄博士也有同感,更指出神學院或機構辦課程雖然有一定的質素保證,但卻不能代替堂會發言。可悲的是不少弟兄姊妹擁有很多基督教詞彙,但卻不求甚解。返教會多年,但連一次整本聖經都沒有讀完。

要培育下一代聖經教導者,需有百年樹人的心志。做還是不做?

昂貴的生命建造工程
李傳道強調,信徒若沒有堅實的聖經基礎,如何判斷是非?教會經常要回應社會議題,這要回到神的話語上,才能有辨別的能力,不似小孩被歪風所搖擺。教會要重新呼召領袖不單肩負起治理性的職事,更要委身教導性的職事,以致教會不單傳揚,還能傳承,信仰透過有效媒介來達成生命培育,這是昂貴工程,但不得不做!
林榮樹牧師,作為堂會牧者多年,亦強調群羊的成長沒有教導是不能「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西1:28)「勸戒」和「教導」是牧者必不可少、責無旁貸的工作。屬靈生命需要有符合聖經的教導和培育,才會健康成長。

昂貴的生命培育工程,是身教言教的感染,做還是不做?

生命師傅的傳承
幾位受訪者都不約同指出,這個課程是在培育同行者。記起上一代教會中常出現的哥哥姐姐,與年輕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是信仰的同行者,是信徒的生命師傅。

另外,家長亦是孩子的生命師傅,家庭是另一個使命傳承的重要場景,林榮樹牧師指出這是婚姻與家庭的教育。他認為親子的關係若是健康,施教就事半功倍。師母何述群博士在親子事工方面服侍多年,她體會基督教教育在家中的重要。父母作為施教者,他們的婚姻是否健康是有效施教的關鍵。研究多年性格學的林牧師更指出家人不同的性格是影響關係的重要因素,彼此認識和調節是一門學問,所以也會在課程中與師母伙伴教學,讓學員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性格與婚姻及親子關係。

現今生命師傅同行,挑戰關係委身,做還是不做?

堂會推動策略
對忙碌都巿人,重視時間的成本效益,此文憑課程提供認可證書,與神學院接軌,相信對教會及信徒來說也有吸引力。
但小堂會如何起步?李傳道鼓勵小堂會要1+1報名參加,學習後牧者與領袖返回堂會協作推動,但不一定搞「大革命」,因堂會是否準備好(readiness)十分重要;先找出合適的牧區作為試點,推動聖經教導,有成效後再透過這些好例子(good practice)延續推動下去。呂博士也指出最終要影響的是堂會的系統,即是整體的牧養架構,才能產生深遠的果效。

林牧師補充,此課程的關鍵是「按格施教」,學員首先要在課程確認自己的特質、性格和學習風格,從而學習如何按他人的特質作適當的培育,以避免強迫性的倒模式教育,讓每個人都能按創造主所設計的特質活出主所旨意的真我。

李傳道和呂博士用八字真言形容這次合辦課程;「聖經教導‧信仰傳承」!
林牧師指出這是「改變生命的實學」!
在人眼中,這課程是個冒險,會反問:基督教教育還有市場嗎?
若沒有市場,但卻認為是對的,做還是不做?

※ 採訪及整理:方奕楷、黃宇明

按此:下載文章
認識「基督教教育專業文憑課程」:http://www.ccl.org.hk/cepd

廣告

活道培訓、出版發展計劃


_MG_7641
興起時代的活道精兵

請支持活道培訓、出版發展計劃(2015-2019)

自2003年開始研發,目標是出版包羅全本聖經六十六卷共二十八冊,由華人牧者同工撰寫的聖經教導課程。至2014年已出版十四冊,每冊包括教師本及研習本。計劃於2021年前編寫完成其餘十四冊。除了印刷版,未來五年我們還計劃製作及推廣電子版。

「活道」課程出版團隊雖已盡力,但以每年出版一至兩本課程的進度,遠不能滿足各地殷切的學習需求,故極需加快課程出版進度,並輔以培訓去深耕屬靈領袖培育計劃。首要計劃是招聘全職編輯及擴大出版團隊,增加基督教教育顧問及培訓導師等,動用總經費港幣$9,000,000,以五年時間完成十三本課程,並提供相關的培訓。

誠邀您回應,支持此屬靈工程,讓整套聖經課程能完整地呈獻予中國教會。
2015年籌募經費目標為港幣$1,000,000,懇請代禱、奉獻支持。

網上奉獻:支持「活道」事工

若想了解更多,歡迎致電2725 8558與拓展辦公室梁姊妹聯絡,謝謝!

千年古道.始於足下


sinai
◎ 前往西乃山的路

千年古道.始於足下
──信仰反思‧追本溯源
(此乃足本, 195期《證主心》將轉載濃縮版本)

自希伯來列祖到今天,悠悠五千多年的歷史,在聖地這遍土地刻劃出不少故事。踏進這片土地,激動地澎湃的心靈,也勾起無數聖經故事的片段──聖經中舊約先祖與以色列人的故事、耶穌一生的事蹟、初期教會的腳蹤,也引進千多年的歷史,基督教世界的發源、伊斯蘭世界的進入、十字軍東征的血與仇、近代以巴的衝突等等。有別於「朝聖之旅」,聖地考察之旅乃是讓信徒跨越文字,踏進入真實聖經的世界,直接地明白聖經所描述的地理環境,從而學習和更深體會昔日先賢的腳蹤,藉此探索他們信仰的心路歷程。

自1948年以色列立國,這遍土地就好像沒有寧靜的一天。
「到以色列,安全嗎?」
「你在其中,有不安嗎?」

我曾在以巴地區衝突下帶以色列考察團,我也認識在以色列長期工作的教牧同工。奇怪的就是,以色列一詞彷彿是「不安」的代名詞,但身處其中,我真的沒有感受不安!或許,這歷代古城的名字正說明一切,耶路撒冷就是平安之城。「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怎樣圍繞祂的百姓。」聖經的應許提醒我們,在動亂的世代中可以經歷內心的真平安。

當基督教成為合法的宗教後 (313),已經有人往巴勒斯坦地,尋找與耶穌有關的地方和事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西班牙女信徒Egeria,她寫下The Pilgrimage of Etheria (381-384)作為記錄;近代的有蘇格蘭的 David Roberts,他在1838-1840期間,以素描記錄 (就好像今天我們把聖地景物拍下來一般) 沿途所見地方,他的行程遍及今天的埃及、西乃、以色列、約旦、黎巴嫩等地方。他的作品成為聖地考察寶貴的參考資料。

其實,自1517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後,「回到聖經」就成為新教徒信仰的重要口號之一,而「回到聖經」其中之一具體的實現,就到回到聖經的歷史世界和真實背景去;藉考古學的研究,和親歷聖經世界的地理等就成為重要的學習之一。我也是因為第一次到訪聖地的經歷,而糾正個人過往對聖經的誤解;例如:伯利恆的野地,耶穌在馬槽出生,我們一直被聖誕咭誤導,以為耶穌在牲畜的木棚內出生,但是踏進伯利恆才知道,當時在伯利恆的人不會蓋搭木棚給牲畜,因為在當地有不少的石灰岩山洞成為天然的棲息處,耶穌極高有可能就是在山洞出生,這些山洞的環境和衛生條件等當然不是適合小小的嬰孩,然而我們的主耶穌就是這樣為我們成為貧窮。祂的出生、成長和死亡也是在極窮困的環境中,為了甚麼呢?正如保羅所說,就是叫我們因祂的貧窮使我們得著真正的屬靈富足。(林後8:9) 有一次帶團時,旅遊車突然在西乃的曠野路上「死火」,車上的弟兄姊妹中有些立刻發出哀鳴,我們要倒在曠野?我們禱告,仰望神為我們解決困境;同時,我們也深深體會,我們更深體會為何以色列人常在這段路上埋怨神,如果我們也在其中四十年,又會如何?或許我們有更可怕的埋怨。在聖地考察團的經歷能激發我對聖經的地理、背景、文化等再深入的研習,把白紙黑字「平面化」的聖經轉化為「立體化」──有地理的觸感,有當代文化的體會等;在沉澱中領略聖經真理背後的意義,引領我們進入聖經世界的屬靈意義。

聖墓堂
◎ 位於耶路撒冷的聖墓堂

有信徒說:基督徒能最少到聖地走一趟,親歷聖經故事中的世界。真的,如果有一天神引領我們踏進這片土地,也盼望我們最在這一刻先作準備,研讀聖經(特別是有關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的經文和新約福音書基督的生平等)和有關的書籍,可以的話也參加一些有關聖經和聖地背景的講座。相信這一份渴慕的心有一天能成就!

延伸學習
證主「聖地行」專頁:http://cclappstour.wordpress.com/

DSC01308
筆者
黎錫華牧師,「證主」聖地團隨團講師,喜愛猶太歷史、文化及聖經考古。現為牧職神學院講師,任教科目包括聖經、新約歷史與背景、教牧學科等。

有效的宣講溝通


image_MG_2005
• Preachers’ Club聚會互動交流中

有效的宣講溝通

「證主」一直推動聖經教導事工,包括聖經宣講。早年因著「活道活講」講座及課程,林榮樹牧師(福音證主協會事工顧問)開始凝聚一群教牧同工及信徒領袖,在聖經宣講及教導上交流分享,互動學習,並因此成立「聖經宣講研學會」(Preachers’ Club),屬「健康教會事奉者網絡」(M.A.T.C.H. Network)下的事工,現時隔月舉行聚會。以下為林牧師近日在宣講上的體會。

放下堂會工作後,我在主日除了到不同教會講道外,亦有機會在不同教會參加主日崇拜,聆聽傳道人的講道信息。我把聽道的一些感受記錄下來,在此謹與各位分享其中兩則以禱文方式撰寫的感受:

(一)主啊!懇求祢幫助我們(傳道人)能多一點「智慧」,以致我們的傳講能多一點深度、透視與內容,而不是宣講一些信眾都耳熟能詳的道理,否則我們便不能幫助他們在信仰上進深更新。若他們聽來聽去都是些陳年舊話,他們就不會受激勵,信仰沒有進步,沒有新的學習與經歷了!我們都想進深,但我們不知如何去做,願主厚賜鴻恩,讓我們的宣講更能將人引到?面前,在進深認識中愛神愛人更多!阿們!

(二)主啊!求祢幫助我們明白?的子民更多,特別是了解他們在信仰方面的存疑與障礙,以致我們在宣講時,可以更深入觸摸他們的心靈及明白他們在行道方面的苦困,以致我們能拆解他們行道上的心結障礙,以致他們能負帶主軛時,感到輕省,有能力行道而能經歷行道之樂。阿們!

以個人佈道的溝通為例,牧師不停的對信徒講,傳福音是很簡單的工作,只要宣告主耶穌釘十架的大能就可以了。這誠然是對的,但信徒一般對傳福音裹足不前,正正是因為他們覺得傳福音不簡單,在經驗上經歷很大的困難。我們若然只是宣告「簡單」的信息,以為只要灌以聖經的支持就可奏效,但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信眾不覺得心結得到拆解,因為他們的經歷與牧師的宣講背道而馳,他們沒有經歷到個人佈道的喜樂,反而吃了不少苦頭。因此,在宣講的溝通策略上,我們不是以說「反話」來打消問題。相反,我們可嘗試以例子去展示如何做個人佈道,藉個案的描述去產生示範效應,讓信眾從例子中得著點子,感到一點曙光射進黑暗中,他們因而肯再作嘗試,以例子的曙光驅走心中的黑暗,產生新的動力與信心去再做。

再說,信眾只聽到講員「唱反調」,我們傾於用否定的溝通方式去正矯正他人的看法、做法、想法,以為這有效的方法。對理性的人很可能是,但對感性的人很可能會起反作用,他們很可能感到不被明白,或覺得自己無能而自我懷疑,更覺得自己不懂如何做個人佈道。我們不單沒有減輕他們的罪咎與重擔,反而加添了他們對自己的懷疑。故此我們要留意「解決問題」時,以有效的溝通策略來宣講,特別考慮採用有效的故事實例,讓聽眾可按自身處境「對號入座」地應用,成為解決困難的有用參考。

 

image

 筆者介紹:林榮樹牧師(「證主」Preachers’ Club導師/導引者)
資深牧者及學者。在本港及北美牧會達30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牧事工部副主任、福音證主協會事工顧問;曾任香港宣教會恩磐堂主任牧師、香港浸神教牧持續教育中心主任。本身是教育學學士及碩士、道學碩士及美國三一神學院教牧學博士。林牧師是美國PPI授權的「泰氏(T-JTA) 性格分析」國際級教師及「MBTI 十六種性格透視」資深教師,教授「性格與個人成長」、「性格與教會事工」等課程。

Preachers’ Club最新聚會:
日期:8月4日(週一)
時間:7:45pm – 9:30pm
地點:基立浸信會(葵芳盛芳街7號葵芳商業中心13/F)
備註:參加者須先加入M.A.T.C.H. Network
聚會查詢及報名:2725 8558 謝姊妹

M.A.T.C.H. NETWORK:瀏覽詳情及下載登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