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失落「上班族」.教會資源何往?
(202期《證主心》中國教會事工專版)
◎ 文稿整理:馬迅榮
* *2015年6月《證主心》(202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pdf版本 (6.29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奉獻支持「證主」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少數民族」是我們忽略了的,就是「上班族」,雖然未有數據定這族為「未得之民」,但「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統計已告訴我們,香港教會已出現危機了,國內的情況更嚴重。
職場充滿對福音的需要、人際關係的問題、工作的壓力、權力、情慾和物質等都不能滿足人心底的需要,惟有與神關係和好,才有真正的平安。正面而言,職場是教會與社會間的橋樑,是傳福音的橋頭堡。相反,教會努力培育的信徒,卻在職場中大量流失了。以下服侍經驗,讓大家多了解中國城市教會和職場的情況。
1. 教會以內的資源不均
內地不少教堂既多且大,用上龐大金錢和人力資源;與投放在「軟件」的資源相比,兩者的落差明顯。內地教會仍有一套觀念:神的僕人要吃苦,傳道人薪金微薄,甚至沒有工資。牧者人數與會眾比例懸殊,幾個專職傳道需要牧養上萬人;大量沒有接受正規神學訓練的信徒充當牧者,教導和牧養質量不足。在華東一些城市,特別多「老闆牧者」——企業老闆又是教會牧者,以企業模式管理教會,並不能全面以聖經真理回應職場遇到的問題。
2. 教會以外的團契缺乏資源
國內很多工商團契,不少在教會架構以外。這些團契規模不小,有些團契名單上有幾百人,每次聚會也有幾十人。這些團契比上文談及的教會,或教會內的工商團契資源就更少,沒有專業事奉人員,沒有奉獻支持(因為弟兄姊妹的奉獻一般都給了教會)。因此,即使信徒覺得團契重要,卻有心無力,聚會沒有明顯方向。當有信徒領袖興起時,每每各自為政,群龍無首。
3. 資源有限的教會
很多城市教會,其信徒主要是在職人士,理論上應有穩定奉獻收入。實況是除了一些大企業員工,其他在職弟兄姊妹的收入有限。內地城市貧富懸殊很嚴重,國內城市教會也同樣是貧富懸殊。在經濟發展中,內地很多城市的實質人均收入不高,雖然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但很多時候都是假象。
另一原因是教會在工作神學、金錢管理和在職使命方面少有教導,自然流失在職信徒,教會因此更少談及這些,持續減少用於教導和培訓在職信徒的資源,形成惡性循環。
(撮自104期《展望中華》文章〈職場見證與福音機會〉,筆者:楊榮軒博士)
您的回應
內地教會需要我們的同行,支援職場領袖的屬靈教導。
懇請大家記念2015年「跨文化事工」(包括職場領袖培育工作)發展經費:
HK$190,000
若有感動奉獻支持:
請登入「證主」網頁“奉獻支持頁”選「中國教會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