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得『食』,有得『住』,還未夠?! ─ 聖經聖地學習真貌
(201期《證主心》香港領袖培育事工專版)
◎ 採訪及整理:尚行仁
** 2015年5月《證主心》(201期)經已出版 **
【歡迎瀏覽:pdf版本 (7.12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奉獻支持「證主」香港領導力培育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近年,不少機構也有推動「猶太節期」的學習,如:大夥兒「吃」逾越節餐、一家大細搭建帳棚「住」進去。在你內心會否泛起疑問:現代信徒為何還要學習古老的猶太節期?只為滿足一片好奇心,或是為教會的常規活動帶來新鮮感?
明白經驗式學習的意義,從「證主」聖經聖地培訓片段開始。
片段一:「逾越節」講座及工作坊
古代經驗: 參加者體驗昔日以色列人在野外守節情況,「落手落腳」:建門楣塗上「血」、還仿效以色列人預備「第一次」的逾越節,腰間束上帶,腳上穿上鞋,手中拿著杖,並趕快地吃。
現代意義:首個逾越節,不論羔羊和拯救的方式,都是上帝主動的預備,以色列人當年收到指示便照著行,跟足order去做,更快快的吃,預備隨時「被拯救」!今天我們對上帝的說話有多敏銳?有立時回應聽命而行嗎?
片段二:受苦節默想聚會
現代經驗:參加者有機會淺嚐現代逾越節餐的甜泥醬—這種食物代表以色列人在埃及曾用泥磚建築,而甜味代表神已拯救—這是猶太人逾越節餐盆中的指定食物。
進深意義:我們的生命經歷過上帝大大小小的拯救,由耶穌釘十字架成就的救恩為我們贖罪,到遇上各種困境、病痛時所經歷上帝的拯救,我們有否時刻記念,心存感恩?世界各地都有貧窮 、 飢荒 、戰亂、疾病 、 殺戮 …… 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結語
由3月中至4月初,我們舉行了四場逾越節期相關的培訓活動,包括公開講座及工作坊、教會包班:體驗逾越節晚餐及受苦節默想聚會,共服侍了超過200人次。
經驗式學習善用五官,如視覺、味覺及觸覺等啟發學員,由頭腦知識(Head),轉化為內在價值(Heart),以致透過行動(Hand)實踐出來,故此,比較課堂式學習,同工要花更多預備工夫,如:準備「逾越節」餐食材、搭建物料、場地佈置等。
學員深刻體會
1. 導師黎錫華牧師在教導歷史背景、節期過程和逾越節與聖餐的分別,讓他們更明白其意義。
2. 在戶外營舍體驗古代逾越節,一邊烤弄食物,一邊聽導師的講解,更能明白。
3. 由導師帶領學習十四苦路,跟隨〈哈加達〉手冊,邊吃邊交流,這種體驗式的學習,更活學聖經。
6月至9月,你仍有機會參與更多聖經聖地的經驗式學習。
(詳情請參閱本期事工情報版及「證主」網頁公佈)
6月: 「認識聖城:從宗教、歷史及地理環境–多角度了解耶路撒冷」(3堂)
7月: 第二屆聖經展覽2015
日期:2015年7月9日至13日
主題:《與神相遇—聖經節期與會幕》
9月: 「住棚節」講座(12日)及營會(28日)
您的回應
奉獻「證主」香港領導力培育事工,包括領導力課程、聖經聖地節期活動、營會等。所需經費詳見本期回應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