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子角色 — 後佔中時期的家庭反思:蕭壽華牧師與何述群博士對談


健康家庭專版圖

和平之子角色 — 後佔中時期的家庭反思:蕭壽華牧師與何述群博士對談

【歡迎瀏覽:pdf版本 (6.1M)】
【亦可於網上閱讀《線上證主心》每篇文章 (陸續上載)】

【奉獻支持「證主」「天倫樂」家庭事工:網上奉獻
定期奉獻支持,讓事工穩步推展、同工專心服侍!

整理:愛加倍

政改爭議不單為社會帶同群體間的衝突,人與人之間包括家庭關係亦備受挑戰,甚或瀕臨撕裂邊緣。踏入後佔中時期,父母在家庭中如何扮演「和平之子」,為兩代締造和平空間?本會為此舉辦三次領導力講座,最近一次邀請了宣道會北角堂蕭壽華牧師、本會事工顧問及教練(家庭及基教)何述群博士擔任講員,題目為:教會如何幫助受社會議題題撕裂的家庭重建關係。

蕭牧師先從教會牧養,看如何幫助信徒由饒恕走到復和。他引述了幾個個案:團契成員在WhatsApp鬧翻而脫離;任職警察的弟兄姊妹認為其他肢體不公平,於是離開教會。他發出四個提醒:一,信徒宜保留心靈空間反思;二,政治理想不應凌駕信仰準則;三,政治理想不應視為取代救贖;四,應探討何謂真正公義。他指出聆聽是「復和之路」的重要因素。

何述群博士則以反思對談的進路分析,指出是否參與佔中不會撕裂家庭,反而潛藏的問題才是關鍵。若家人關係本身已十分脆弱,任何異議都會激發撕裂危機。她向參加者略為闡釋「反思對談」中的「四大支柱」:尊重、接納、真誠、信任。若四條支柱不存在或不穩固,父母與子女便難以彼此尊重及兼容差異。

P1060223s
◎ 領導力講座講員(左起)分享交流如何在家庭中扮演和平之子:
何述群博士、蕭壽華牧師及主持呂慶雄博士

講座主持「證主」副總幹事(培訓)呂慶雄博士鼓勵台下發問及交流討論,現撮錄反思精華如下:

(一)權威瓦解是後現代思潮特徵,在這年代裡,父母要管教孩子格外艱難:孩子挑戰傳統和上一代權威,甚至連父母也在這環境下成長。父母未能好好認識和使用權威,而變成過份掌控,遇到特殊事件如近期的社會議題,更有可能引爆親子間、早已埋下的嫌隙。

(二)不論子女年紀如何,父母都應該檢視自己:會否不自覺間成為「怪獸家長」?連孩子必需的休息時間也扼殺在溫習之上?其實,只要不溺愛、對孩子或別人造成傷害,父母可以藉供應孩子所需來表達善意。

(三)如果在重大事件與孩子意見不同,討論之餘,父母亦需要學習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和體驗。我們總會擔心孩子安危,但與其事事設限,何不陪伴他們?表達愛、尊重和願意同行。

(四)溝通問題不止家庭,在華人教會裡同樣嚴重。不論帶領家庭還是會眾,教會和牧者亦應該重新思考和傳遞耶穌的教導:「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馬太福音五23-24)

我們都應該主動尋求和睦。在後佔中時期,家庭關係和平之路,仍待你我以聆聽、尊重和開放的態度,用心舖砌。

延伸閱讀
195期《證主心》健康家庭專版文章〈家庭關係張力下—撕裂中仍有出路〉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